转过新年,让人惊愣的手机版似乎就不曾断过。
摄影圈最是热闹,虎头蛇尾的“虎照”事件仍无下文,“藏羚羊假照”事件又冒将出来。现在,两只一模一样的“广场鸽”也飞上“华赛”获奖照片,疑似假照再起风波……
最让人惊愣的,还有北师大教授季广茂在博客上对批评者的破口大骂,其语言之粗俗,让季教授本人都坦然自承“做回畜生”。
假的、丑的、甚至是粗俗的元素,如此集中地、大喇喇地箕踞于文人雅士的地界,借用出自“春晚”的一句流行语:“这是为什么呢?”
有位资深摄影记者感慨:手机版摄影界很多人做过类似的事,摆拍、补拍、背景移花接木、兴之所至用五分钱硬币在片子上补个“月亮”……现在,是警醒的时候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假照频频被曝光,可能是种进步。人们渐渐明晰,手机版图片当如何获取与制作,这不仅仅是对公众而言,对业内人士都是一种启蒙与棒喝。
有意思的是,最先质疑获奖照片真伪的,并非专家,而是网友。在网络上,有无数双闪亮的眼睛,让作伪者几乎无所遁其形。这是事件中最值得注目的——普通的网友,也拥有庄严的话语权、监督权和证伪的权利。
当网络无孔不入地渗入我们的生活之际,批评就不再是领导、专家、知识分子的专利,普通群众也有了畅快淋漓的表达。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现象。它对社会文化及社会心理的影响,还将渐次扩大并深化。
从教授骂街现象,就能看到这种影响的显现。
一个世纪前的明升官网,读书人总能让“草民”肃然起敬。着长衫的孔乙己再落魄潦倒,仍有底气向短衫族喃喃自得“读书人的事情”……民间“敬惜字纸”,并非出于循环经济的考量,而是对知识的敬而远之与尊而重之。哪怕就是二三十年前,当大多数人还陌生于网络的时候,话语权也依然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有资格在公众面前自如表达的,要么是官员,要么是学者、作家或媒体中人。这种被传播手段局限住的话语权,让普通老百姓不由自主地在心理上膜拜“读书人”和“写书人”。
现在,义务教育普及,互联网兴起,各种声音交织,原本独属于读书人的“高地”,似有失守可能。如何让自己的声音依然排众而出,依然嘹亮?学术界八仙过海,各逞其能。有的成了电视学者,舌灿莲花;有的成了媒体学者,评说热点手机版;有的成了企业学者或地域学者,为一方利益代言;更有急不择路者,竟不惜怒吼辱骂,任斯文扫地……
学者的多元化,无可厚非。但是,在网络时代,因进退失据或心理失衡,而刻意丢失知识分子的尊严与优雅,却让人沉痛。流弊所及,恐怕是我们今天都无法预见的。
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文化人总有一些不能失守的底线,诸如真实、优雅、学术尊严与批判精神……在网络时代,知识阶层也该拥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