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升体育app时报:北川头悬堰塞湖 |
北川县城可能异地重建,原址作为教育基地 |
5月17日16时,成都。面对记者,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副所长程根伟眉头紧锁、神情严肃。
北川正面临通口河上游3个堰塞湖的威胁。
由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崔鹏带队的抗震救灾科技救援专家自愿组,亲眼目睹了其中两个距县城较近的堰塞湖的情形。最近的一个堰塞堤较矮,是由河右岸发生的两个较大滑坡造成的。堰塞堤平均高度在15米左右。
其上是苦竹坝约两公里处形成的堰塞湖,规模很大,是由左岸一个大滑坡造成的,堵江高度达40~50米,上游到下游的宽度达200多米。堰塞堤前已形成一个较小的水塘,最高水面大约40多米,最低水面接近20米。崔鹏分析,如果再上涨20米,水就会从坝上溢流过去,很容易冲开前面那个堰塞湖。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危险的是,上游还有一个堰塞堤。我们现在担心的是,如果最上面的堰塞堤溃决,就会一连串溃决下来,后果将不堪设想。”崔鹏说。
由于沿河坝的道路非常差,他们没能走过去。当地一个老乡告诉他们,那个堰塞堤已经很危险。
据山地所接收的我国台湾福卫2号卫星多波段影像和全波段卫星数据解译结果,目前对北川威胁最大的是1号唐家山滑坡,其规模巨大,距离县城仅7.4公里。2号滑坡和3号滑坡规模稍小,近300万立方米,但也已在北川县城造成河道堵塞,分别位于距县城2.4公里和1公里之处。在北川县城以南,通口河下游仍有多处滑坡堵江灾情。
崔鹏他们考察时看到的,就是由2号滑坡和3号滑坡分别形成的堰塞湖。
卫星数据解译的结果显示,强震摧毁了唐家山,形成约3000万立方米的巨型滑坡,将通口河道堵死,形成的堰塞湖回水距离已经超过11.5公里,湖区面积达1.03平方公里。目前尚未有确切的水位高度数据。
堰塞湖之下,通口河在不远处穿过北川,这座县城在这次汶川强震中几乎夷为平地,死伤惨重。目前正在施救的救援队伍和幸存者再度面临生死考验。
“这个堰塞湖是目前最为严重的潜在灾害点,如果水位继续上涨,或者暴雨来临,随时可能发生溃决,溃坝洪水将直接冲毁下游几个堰塞堤,威胁北川县城的灾害救援工作。后果是毁灭性的。”程根伟忧心如焚。
发生于1933年四川叠溪的大地震,曾造成500余人死亡,然而地震造成山体滑坡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却在两个月后突然溃决,夺走了茂县、汶川、灌县共2万余人的明升m88。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应立即采取人工监测,密切关注水位变化,准备人工爆破等措施,作好撤退预案,越早越好,以保证下游救灾人员的安全,防止产生后续灾害。”
5月16日,山地所第一时间将解译分析手机版上报四川省科技厅,送抵绵阳前线抗震救灾指挥部。
手机版同时提及,通口河过北川县城以南20公里沿公路范围内西侧有约21处大面积滑坡、崩塌体,估计总方量为500万方,随时可能滑动或补给形成泥石流。
灾害前堵后截,北川情势危急。
5月17日上午,绵阳抗震救灾指挥部水路、空中并进,前往察看1号唐家山堰塞湖现状,但震后河道水势变化,派出的皮筏艇行进困难,天黑以前未能到达,直升机也因山中云雾较大,能见度低,未能抵达唐家山堰塞湖上空。
上游持续来水、随时可能爆发的余震和随之即来的暴雨,让巨大的堰塞湖犹如悬在北川救援人员与幸存者头上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下午14时,据新华网记者王金涛等人现场报道,北川救援人员突然接到对讲机传来紧急撤退的命令,命令中称天上直升飞机发现北川县城后侧山顶上的茶坪水库出现裂缝,可能引发决堤。瞬间,上万人的救援大军急速撤离。
下午18时,四川省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出指令,要求做好北川县震区与抗震救灾工作无关人员的紧急转移撤离工作,加强唐家山堰塞湖预测预报预警,确保抗震救灾人员、震区人民群众明升m88安全。
据悉,四川震后已形成18处堰塞湖,其中8处位于北川,四川省水利厅拟进行重点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将对塞体的稳定性、危害性进行评估,确保每个堰体至少有2名专家在现场,同时协调部队对北川派出50名、对青川派出30名解放军战士协助专家对堰体实行监测;为确保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还配备了工程和水文专业人员及必要的通信设备,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测水情和滑坡体变化情况,一旦有险情征兆,及时向下游发布预警。
同时,17日水利部发出消息,已经与国务资源部、环保部等12个有关部委和单位组建救灾指挥部水利组,负责地震灾区水利安全、河道内因灾害变形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保证饮用水供应。
截至记者发稿时,传来北川县城可能异地重建,原址作为教育基地的消息。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