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明升体育app下载 - App Store

明升体育app

明升体育手机版

 
作者:熊丙奇 来源: 发布时间:2008-6-17 3:23:13
熊丙奇:“名校情结”症结在哪里
 
高考首日,北京市第七中学考点内,第三次参加高考的王军(化名)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医生为其注射安定剂后仍处于紧张状态,随即被送往安定医院治疗。王父称,王军唯一的理想高校即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绩优异的他连续两年的高考成绩都在600分左右,去年更是以609分的高分被湖南大学录取,但执著的他却因与北大失之交臂而选择复读。王父说,“孩子参加了三次高考,一门心思想上北大,我们看着他这么和自己较劲都心疼!”
 
孩子为什么这样与自己较劲?有人将其归为“名校情结”,即不顾自己的实力,一心向往考进名校,不惜反复复读、反复报考,以至于自己陷入严重焦虑。这种情况,其实并非仅仅发生在这名考生身上,每年各地高考中,都有一批被一本院校录取的学生放弃志愿选择复读,以便考上一所更好的学校,他们的高考目标是“非某校不读”。
 
为什么有这么严重的名校情结?分析者们把原因主要归到考生身上,认为他们 “面子思想”太重,对上大学产生了错误认识。并由此告诫考生们,要珍惜上大学的机会,不要被名校蒙住了双眼。很明显,这样的劝诫其实对考生们没起到多大作用。解决“名校情结”这一问题,需要分析的是,什么使考生们有这种“面子思想”,使他们产生这种“错误认识”。
 
老师们长期的灌输可谓“功不可没”。有关数据显示,每年高考平均录取率为60%左右,一些地方录取率已超过80%。在这种情况下,读大学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随着这种教育形势的变化,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中,采取新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再考察学校的高考升学率,而(或明或暗)比较学校的一本率,在一本率的基础上,再看具体的升入名校数。
 
去年,就有一地方政府明确规定,对考上清华、北大的考生重奖50万元,被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录取的每人奖5万元。在具体的教学中,为激励学生们考名校,老师们经常把考上某些名校的校友挂在嘴边,宣传他们当年刻苦读书的事迹;把历年升入名校的学生信息在学校醒目位置加以公布;同时,反复提醒大家,考上某些学校就是“失败”。笔者甚至听到一些中学教师直接把某些学校归为“垃圾”学校,告诉学生这些学校犹如股市中的垃圾股。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很难没有“名校情结”。
 
具体到学校的选择中,当前高等教育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学校相去甚远的投入产出比,也让有的考生进一步坚定宁可多花时间复读考上名校的选择。
 
同样是高等教育,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民办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之间,按法律规定,应有平等的地位。
 
但事实上,无论是在办学中,还是在学生升学、就业中,高校地位并不平等,有的地方的民办教育学生,至今无法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有的研究生招生机构明确拒绝自考生报考;同样是第一批本科录取的高校,因为分为“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学校获得的办学资源不同(由此影响办学质量)、办学地位不同(由此影响学校在各种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发言权),而且毕业学生在升学、就业中的待遇也不同;有一些地区,制定的人才引进政策,就根据学校的不同层次打分,“985工程”高校学生被引进的机会远远大于一般学校学生被引进的机会;还有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执行的是非“985工程”高校学生不录用的非公开但达成共识的标准,而且这种标准执行已经达到查祖宗三代的地步,对具有博士学位的求职者,要查其本科毕业的学校,往往如果是从一般本明升体育app校毕业,其博士学位含金量将顿时在用人单位心目中降低;在研究生招生中,来自名校的报考者,也在面试打分中占有很大的优势等等。
 
以上这些表明,被哪所大学录取,不仅仅意味着求学机会的优劣,更意味着“身份”的高低,这一“身份”,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一生。这也难怪为何有的中学教师会那么极端地归类大学。
 
要让考生们淡化“名校情结”,首先就必须打破“身份”教育格局,一个人不能因为被某一所学校录取而打上影响一生的烙印。打破这种格局,就必须建立高等教育的平等、自由竞争机制,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申请入学,在不同学校之间,学生可以申请自由转学,每所学校按照自己的人才培养标准严格进行淘汰。
 
与此同时,还必须改变围绕学历而展开的人才评价体系,从公平就业出发,取消带有学校歧视、学历歧视的一系列不公平人才标准。以学历、学校出身来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本就是不明升体育app的人才观,这种人才观不改变,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就缺乏相应的外部环境,教育就会按照社会的畸形要求,通过强化等级,输送给社会一批有学历身份却无能力与素质实质的“人才”,近年来我国一批名校不顾及人才培养质量,大量培养高学历人才,就是这种教育与社会缺乏良性互动而产生的恶性发展。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手机版 一周手机版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