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祥
前段时间,《明升体育app时报》刊发有关高中文理分科的评论。恰巧,央视手机版频道《我的今日之最》也讨论该问题。大多数教育专家主张高中阶段不应分文理科。但在对1000万人进行的调查中,主张不取消文理分科的为55.7%,主张取消的为36.8%,不好说的为7.9%。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主张文理分科。
如何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据笔者的调查和分析,主张不取消文理分科,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看,主要是怕加重学生的负担。文理分科,学的科目少,考的科目少,学生尚且在“地狱”中挣扎,如果文理一起上,岂不是雪上加霜,学生更难熬了吗?
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学生负担重,不在于学什么、学多少科目,而在于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分科之后,学生必须把精力集中到几门课上,反而加剧了竞争的激烈。为了区分度,为了体现“公平”,考试难度越来越大,题目越来越怪、越来越绕。一张高考语文的模拟卷,“文革”前的复旦大学中文系高材生,以后一直从事中学和大学中文教育的优秀教师,也难以达到及格的成绩。以这样的考试内容为标准,进行周考、月考、统考,从高一考到高三,还要排出名次。这样的考法就是考两三门课,学生也无法跳出苦海。文理不分科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弱化应试教育,让学生按照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来接受健康的素质教育,让学生摆脱扭曲的教育怪圈,能快乐、自由地学习。
从学校层面看,主要是怕影响升学率、影响学校的声誉。现在社会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是升学率,而且要以考上重点大学、一本、二本分类排名。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挤出学生和老师的一切时间,从早晨6:00到晚上10:00全天候地安排学习。老师们精心地钻研高考的内容和考试的技巧,有的学校把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分类研究考试的规律和特点。尽管也知道这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是残缺的教育,但为了使学生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他们必须不惜一切地如此做。特别是农村中学,“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高考是跳出农门的唯一渠道”,赫然挂在教室,时刻提醒学生。如果再不分科,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考,他们快要崩溃的精力还能承受吗?这是多年来高考的定势固化了学校和教师的思维。文理不分科就是要打破高考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唯一标准的思维定势,让学校从为高考而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其实,文理要不要分科,其核心理念是要弄清高中教育的任务和目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手机版中提出,“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举措。高中阶段是基础知识基本完备,各种习惯、兴趣、优势逐步形成,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基础,是可塑性、可变性最关键的阶段。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就是让每一个人在这一阶段能够受到健全的、良好的教育,掌握人文明升体育app和自然明升体育app的基本知识,培养立足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从而为自己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理分开最大的弊端是把高考看成高中生的唯一出路,这种导向的弊端显而易见。事实上,高中生不可能全部上大学,也不是所有人都想上大学。许多丹麦年轻人高中毕业后并不急着进大学,而是用一年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来思考人生,可能是旅游,也可能是义工。我国的高中毕业生有60%左右的人上各类学校,有40%左右的人直接走向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社会需要各种文化层次的人,也应该给不同的人群以发展的空间。从这一角度看,文理分开违背加快普及高中教育的目的,是理念偏差引导下的一种残缺的教育。(作者系江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