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和8月2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姚燕生副教授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柔性高楼逃生通道储存箱”和“柔性高楼逃生通道”两份专利申请,其创立的先进建筑配套装备研究小组的“高楼逃生装置”研制工作进入了准备生产和应用的实质性阶段。
姚燕生博士从2009年开始考虑研制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储存和运输的应急逃生救援设备。在排除了一个个缓降绳索、链梯、升降机、飞行背包等设计方案后,最终选定设计新型柔性高楼逃生装置。
2010年初,姚燕生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并作为指导教师带领7名本科生成立先进建筑配套设备研究小组,开始具体设计、制造、试验工作。经过近半年的查找资料、构思设计、实物制造、试验方法论证后,在5月26日第一次进行了真人实验。试验中,姚燕生以专业高空操作要求严格要求同学进行有保护的设备安装、调试与演示,结果证明本高楼逃生装置安全可靠,没有出现丝毫人员与设备问题。5月27日,课题组学生一致要求进行了第二次真人逃生试验,并作视频拍摄。实验后对作品局部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完善,于5月28日进行了第三次试验,试验装置提升到5楼,模拟逃生者试验位置提升到4楼。实验效果良好,赵德运同学和姚燕生老师分别扮演逃生者从借助布袋式逃生装置从4楼和3楼跳下,两人落地时均安然无恙。
5月29日,在合肥工业大学举行的第四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安徽赛区竞赛)上,研究小组的“高楼逃生装置”夺得大赛第一名。
据悉,柔性高楼逃生装置分为两部分,其中柔性高楼逃生通道为主要部分,逃生通道储存箱配合其使用。逃生通道为多节布袋单元连接而成,有内外两层。储存箱安装在高楼窗口最顶部,箱内上部装有自动喷水降温装置,箱底设有舱门,采用电磁控制感应锁开门,采用远程遥控开启,箱体内按一定方法叠放、上端被固定的逃生袋在重力作用下快速落下,各层布袋开口可以准确面对窗口,逃生者可以拉近把手,曲身进入逃生中,在重力和内袋减速作用的共同作用下,顺利安全地到达地面。
逃生装置可根据不同高楼结构进行具体设计,使其安全性能更好,可操作性更强。受实验条件限制,10层楼的实物试验还没有进行,但理论研究和先前的实验说明其可用于10楼以上高层;不仅适用于公共建筑人群逃生,而且适合救援,特别适用于高楼家庭居民;不仅适合青壮年人快速逃离危险,同样适合于老人、儿童以及有身体缺陷的群体;不仅可以让指定楼层人群逃生而且可以让所有楼层人群同时逃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