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明升体育app下载 - App Store

明升体育app

明升体育手机版


 
作者:陈彬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2-9 9:27:16
选择字号:
网上健谈网下沉默 校园“默声时代”到来?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短信、网聊都是随处可见的现象。
 
●一方面,学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一个群体;另一方面,一些媒介开发商其实也在将自己的目标人群定位在学生身上。两相叠加,其结果便是学生使用电子网络媒介的程度将越来越深,最终成为一种“全民行为”。
 
●伴随着电子媒介的日益普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尤其是青年人在习惯了这种无须见面的沟通方式之后,便有可能弱化面对面的沟通能力。这种现象让人忧虑。
 
●这是一种现象,而并非单纯的问题。目前电子媒介的快速发展是社会趋势,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进步。因此,所谓“默声时代”的到来其实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本报见习记者 陈彬
 
小李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家住南方的他骨子里却有着一股北方人的爽快,和别人谈什么事情也爱面对面的谈,而且一谈起来就没完。“我不太喜欢在网上或通过手机说事儿,看不到对方的表情我觉得不亲切。”小李这样表述着他的“聊天观”。
 
然而在现今的大学校园里,如小李这样的人已经成为“少数派”了。
 
“这个数字肯定涨了”
 
前不久,位于武汉的汉口学院对该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交流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5%倾向在网上或手机交流,并认为这样更能畅所欲言,而现实聊天更容易出现尴尬和无言的场面。其中,更是有近八成的学生表示自己已经离不开网络了。
 
其实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在今天的大学校园中,手拿手机边走边发短信的学生随处可见;在宿舍里,每人都对着电脑屏幕上的QQ对话框,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却不跟身边的人说上一句话的情景也并不少见。
 
早在2007年,国内就曾有机构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进行过调查。在接受调查的近400位学生中,平均每天使用手机通讯和娱乐一小时以上的占到53.84%,两个小时以上的也占到了10%左右。而当记者将这一数字告诉小李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数字现在肯定涨了”。
 
据小李介绍,在他身边的同学中,像他这样更倾向于面对面交流的学生比例很少。“我没算过有多少人像我这样,但在我们班,我觉得应该不会超过10%吧。”他说,更多的人则习惯于将大事小情都放到网上解决。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行此次调查的汉口学院一位心理老师表示,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现在高校部分同学之间已习惯通过MSN、微博、QQ等电子网络媒介交流,长此以往,交流将变得越来越静悄悄,一个“默声时代”也将随之来临。而对于“默声时代”的提法,一些老师也表示了认同。
 
韦昌是北京某高校学生工作处的一位老师。在采访中他表示,一方面,学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一个群体,对于网络、手机等虚拟媒介也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一些媒介开发商其实也在将自己的目标人群定位在学生身上。两相叠加,其结果便是学生使用电子网络媒介的程度将越来越深,最终成为一种“全民行为”。
 
“不登Q就像漏掉什么事”
 
喜欢一件事物,自然会有其原因。电子媒介在学生群体中的大行其道自然也不例外。
 
小田同样是一名大二学生,但与小李不同,她在对待电子传媒的态度上完全属于“大多数”。
 
“我喜欢选择网聊,我觉得通过一些网络表情和网络语言,我可以比较清楚地表达内心想法。”小田说,而且网络较之面对面的交流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即不受时间限制,“面对面聊天,说完就结束了,但网聊因为有文字记录,可以保留很长时间”。在汉口学院的调查结果公布后,也曾有学生向武汉当地媒体大谈“默声”的好处:“在网上聊天,大家都能畅所欲言,省得见面麻烦,而且还可以省去打电话的费用。”
 
然而,当学生大谈电子媒介的优势时,对于有些人反映的“默声”对于学生日常交往能力的影响,他们又是否认同呢?
 
小李目前是学校某公益社团组织的一名负责人,在平时与社团成员的聊天中,他发现很多同学都抱怨在帮助一些人时,常常不知道该怎么接触,很容易陷入一种“无话可说”的尴尬。“我觉得这是不是跟他们平常习惯了短信沟通有关?至少有这种抱怨的一般都是网虫。”
 
其实在汉口学院的调查中,也有学生反映,老同学聚会唱卡拉OK,往往聚会前半段唱歌,后半段大家基本上是听着歌,自己拿着手机沉浸在网络世界里。“聚会本来是想增加感情,可如今的人太迷恋上网,一点没有聚会气氛。一刻不登Q、不上微博好像会漏掉什么事一样。”
 
对此,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二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信息技术对人们交往方式、沟通方式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无论哪种沟通方式,其都应该是为人们的沟通带来便利。但目前在社会中的确存在一种现象,即在先进的沟通工具的作用下,一些人反而对彼此间的直接接触产生了抵触感。这也是目前“默声”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出现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认,‘默声’的确导致了一些学生日常沟通能力的退化,但这种现象也并非高校所独有。”王二平说,面对面的交往与借助媒介交往其实是有一定差别的。“就像写文章的时候,很多人都写得很好,但如果让他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很多人便说不出来。”而伴随着电子媒介的日益普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尤其是青年人在习惯了这种无须见面的沟通方式之后,便有可能弱化面对面的沟通能力。“这种现象挺让人忧虑的。”
 
沟通引导还是顺其自然
 
在采访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喜亭向记者解释了电子媒介如此受欢迎的另一层原因。
 
“一方面,目前高校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的成长环境中没有更多互动。由于父母上班,平时与父母的沟通也很少,这导致他们从小便习惯于借助虚拟方式进行沟通,并将这种习惯带到大学;另一方面,在整体的虚拟化环境中,尽管缺少一种真实感,但人的感觉也的确要更自如,这对学生们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马喜亭说。
 
面对目前的一情况,高校是否应该采取措施进行一定的引导?对于这一问题,马喜亭则坦言这“并不好说”。
 
“这是一种现象,而并非单纯的问题。”他说,目前电子媒介的快速发展是社会趋势,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进步。因此,所谓“默声时代”的到来其实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当然,如果有学生因此严重影响日常的正常交往,肯定需要一定的引导,但如果因此就作过多干涉,则可能‘矫枉过正’。”他说。
 
对此,王二平则认为,高校对于这一现象应该采取一定的引导措施。但在具体方式的选择上却并不容易。“学校似乎只能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从而造成一种反影响,但能否奏效却并不好说。”他说,因为热衷虚拟交往的学生也不一定会参加这些活动,但如果强制学生参加又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违背初衷。
 
“也许高校还应探索一些新的模式。但在现阶段,至少应该密切关注这一现象,多了解一些,终究是没有错的。”王二平说。
 
《明升体育app时报》 (2011-12-09 B3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官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