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樑
我们一字班(1981级)学生于1981年入学。一进入学校,我们就被清华大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风气所感染,并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刻苦掌握明升体育app文化知识”和“塑造健康体魄”的学习生活中。
回想大学毕业后的十年,我觉得受锻炼最大的还是在学生会的那段时间。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干,干错了可以改,不怕别人笑话,再加上周围有学生部和团委老师真心真意地帮助和指点,所以进步较大。对学生会干部学习、工作“双肩挑”的严格要求,体现了清华培养学生的特色。
第24届学生会主要由一字班的同学组成,所以讲到“一字班”,同学们常常会提到“24届学生会”。
第24届学生会诞生于1984年。9月11日,恰巧是我21岁生日。这天晚上,我以候选人身份参加了在主楼后厅召开的选举预备会议。我们十多个候选人每人说了一句愿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话,虽然我们经验不足,却很有诚意。
经过选举,以一字班为主体的第24届学生会产生了。杨振斌(自12)、严叔刚(工物11)、杜艳(环12)、郭樑(发11)、周京雨(无15)、李勇(经1)、徐伟(空1)等当选为学生会委员。杨振斌为学生会主席,梅晓鹏(结0)、严叔刚、杜艳、郭樑为副主席。各系学生会主席中的一字班同学有:袁坡(无)、肖宇(计)、刘晓春(自)、白宁(电)、王武(工物)、张卫国(机)、林斌(仪)、张慧来(热)、游洪涛(力)、刘国庆(数)、单六六(物)、李宏远(代表队)。
24届学生会根据“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特点,围绕学校培养人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并提出努力把学生会办成“学生之家、校生之桥、干部之校”的口号。
学生之家
学生会主席杨振斌经常强调:“学生会干部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努力为同学办实事,使学生会成为‘学生之家’。”在工作中,学生会一直努力争取做到代表学生的利益,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为同学解决困难。为了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改革开放后我们第一次在学生食堂办舞会,并使之固化下来。我们还适时开展一些大型活动。例如国庆35周年天安门广场联欢晚会清华学生活动的组织工作,第一次以学生会为主承办西大饭厅元旦联欢晚会,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庆祝活动,新明升官网第一个教师节,清华大学学生会成立60周年等活动。学生会还在地下食堂办起了由学生自己服务、自己管理的“大学生之家”。
我们成立了“学生协会指导小组”,发展壮大当时学生喜爱的协会,例如将原隶属于学生会学习部的学生科技协会独立,使之逐步发展成为今天清华学生中的第二个大型群众组织。全校建立和发展了30多个学生协会。
1985年寒假,学生会在学校后勤车队的支持下,开了一条清华至北京火车站的专线,负责运送学生。从早晨5点一直到晚上11点,忙前忙后、车上车下地苦干,一个个嗓子都喊哑了。当学生会的“军长司令”们,拖着疲惫不堪的步伐,回到学生会驻地时,忽然发现彼此之间的感情升华了,加深了战斗友谊。
校生之桥
由于24届学生会和校团委的老师们都集中在十八号楼办公,使学生会成为“校生之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有幸能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并学习团委老师的工作方法和优良品质,使我们在工作方法、待人接物以及思维方式上学到了很多。
我们学生会传下来一个小小的“特权”,那就是“站食堂”。胸前戴上人名卡,写个“征求意见”的小海报,在学生食堂聆听广大同学对学校及学生会工作意见。例如:上自习难,要到图书馆抢占座位;体育场馆少,条件也差;看报难;学生食堂饭菜的质与量应该提高,学生食堂与同学之间需要更多、更直接的理解和沟通。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学生会积极向学校反映。学校接受了学生会建议:每班增订《体育报》或《明升官网青年报》一份;加紧进行四教的投入使用;在学校后勤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学生伙食委员会”,得到同学们好评。
干部之校
24届学生会在杨振斌的带领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在工作中提高,在奉献中成长,逐渐培养锻炼出一批学生社会工作的骨干。
在工作中,我们不但要用好人,而且还注意培养人,经常提醒学生干部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关系,一个是所在班和学生会两个集体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学生会有一支“铁杆”队伍,那就是体育代表队。清华体育代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队员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不好的,不管你体育成绩怎样好,都必须回去读书,所以清华体育代表队聚集了一大批全面发展的体育尖子,一字班中的就有:陈旭(创北京高校铁饼纪录,北京市三好学生)、蔡小佳、徐建宇(第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明升官网代表队中唯一的清华学生)、袁波(清华大学第一任学生业余电台台长)、陈苑生、吴群(十项全能冠军)、李芸、姜峰、李宏远、肖鹏、吕伟、李华强、刘凡、姚夏莲、楼承峰、陈建平、王昕闽等。
有趣的是,毕业后我与一字班留校工作的杨振斌、龙大伟等,先后担任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秘书长(28届、29届和30届),参与并指导学生会工作,与清华学生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第24届学生会的主要成员之间在工作中建立的友谊一直保持到了今天。虽然时间十分短暂,但她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怀念。
(作者系清华大学1981级学生)
《明升体育app时报》 (2011-06-14 A2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