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去武汉,有领导派‘宝马’接”。清华大学一女生因在火车上向人讲述清华人的骄傲而被封为“炫校姐”。近日,上海证券报时评版主编时寒冰微博上的这条信息引发热议。
这位“炫校姐”,让我想起了很多学校经常宣传的一句口号——“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以这句话来观察这名同学的行动,这不就是“今日我以学校为荣”吗,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可这为何会引起众人的议论和反感呢?
提出“以学校为荣”的本意,或是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可在现实中,这却演变为一种“功利关系”,学校成为了学生身份的一种象征,同时,学校也要求学生对学校的“荣誉”时刻进行维护。这种“功利关系”,导致大学中出现很多令人不解的现象。
首先,一些名校学生身上,有着十分强烈的身份、等级意识(其实就是特权意识),总觉得自己上的是名校,因此就比其他学校学生“高人一等”,把学校领导的行政级别,学校所获得的重点投资,毕业生在求职、升学中获得的优待,地方政府对学生的另眼相看,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学校的视察等等都作为强调学校特殊地位的谈资。而其实,副部这样的行政级别,对于大学来说,不是美谈,而是丑闻;学校相比其他学校靠政策而非靠办学质量多获得投资,是教育的严重不平等;名校学生因学历而获得青睐,本就是就业歧视……对于这些,一个真正以学校为荣的学生,不应该感到骄傲,而应该感到深深的忧虑。不应该想到用学校的江湖地位,来树立自己的江湖地位,而应该倡导平等竞争,以能力与贡献赢得社会尊重。
其次,有的学生对学校声誉的维护极不理性。去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在毕业典礼上所引用的一句话——“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受到很多学生追捧,这听上去很温情,可是,却制造了十分狭隘的“爱校情绪”。一所学校如果出现了教育丑闻,允不允许其他人批评?出现了学术不端,接不接受社会的监督?从对学校发展负责出发,一所健康的大学,是能够开诚布公、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批评和指责的,但现实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学校不多。更普遍的情形是,如果一所学校出现某一丑闻,假如有其他高校的教师或学生进行评点,多半会遭到该校学生和老师的反击,认为是“落井下石”,并翻出这所学校的老账来,于是,本来就事论事的讨论,完全偏离,变为学校之间的“口水仗”,而本该关心的问题,变得很次要。有意思的是,在“根叔”演讲之后,华中科大出了“肖传国事件”,以及超期硕博清退事件,对于社会舆论对华中科大的批评,就有不少学生奋起反击,保护学校“声誉”。——这哪里是维护学校的声誉,分明是对学校的声誉制造二次伤害。
再次,学校给学生传递的成功价值观,也极为功利。学校当然可以解释,会为任何一个校友都感到光荣,但对于我国大学来说,能够引起母校关注并奉为“上宾”的,是高官校友、企业家校友,而且是在等他们成就为企业家和高官之后,才以其为荣。对于其他普通校友,学校是不太理睬的。还有的校友,学校则是尽量淡忘的。以清华为例,就在今年百年校庆后的第二天,章立凡在微博中写道:“原拟今天应邀参加清华校友自发的黄万里先生追思会,昨夜得知遭压力被迫取消,百年清华园,不再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不再有梅贻琦,不再有黄万里,不再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剩下标准件制造和‘工程师治国’。”这条微博引起强烈关注。须知,黄万里也是清华校友,且出身名门,是黄炎培之子,校庆日当是校友日,校友自发纪念校友的活动,怎能说取消就取消呢?背后的原因,或因黄万里当年曾在黄河三门峡工程上“反上”坚持己见。
由此可见,“炫校姐”并不是个体的问题,纠缠她的清华身份,其思维方式与她并无不同——有网友就发帖辩称,“清华学生99%是很低调的。谨慎怀疑您遇见的是假的……如果您真的遇见这么一位清华学生,也希望您能理解。‘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清华的学风、校风决定了很难造就这种人。”——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大学首要应该培养学生的平等思想、公民素养,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培养杰出人才的问题。而我国当前的教育管理制度以及人才评价体系,制造了学校间的身份、地位不平等,这才有学生们“炫校”,说到底,这是“炫身份”,与“炫富”等并无不同。不要说学生们“炫”,一些地方政府和中学也在“炫”,“炫”当地有多少学生进北大、清华,“炫”这些被名校录取的学生,得到了当地怎样“以之为荣”的待遇——包括丰厚的奖金和隆重的宣传。
前不久,我收到一位哈佛学生的来信,她告诉我,假期先在南科大做了一个月的校长助理,深入地了解了这所学校,然后再去湖南一个县,去做志愿者支教,从她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真正的大学精神和精英精神:追求杰出的能力,同时极富社会责任感,拥有平民情怀。
《明升体育app时报》 (2011-08-09 B3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