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亚军
学位授权审核与管理不仅影响着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也影响着学科结构的优化与布局的调整,影响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学位授权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体系,保证了学位授予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退出机制作为学位授权质量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科建设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提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强化退出机制建设,建立起一个调控和监督机制更加健全的学位授权制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退出机制的缺失导致了学位授权申报的无序竞争。我国学位授权制度属于国家授权,制度建立初期采取“统一申报、统一审核”模式,后虽然历经改革,审核权力不断下放。但不可否认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学位授权审核的集权管理痕迹仍很明显。集权式的学位授权审核模式催生出一些单位学位授权申报中的“囤积式”心理和“运动式”现象,引发了激烈的竞争。而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退出机制,这种竞争表现为一种无序的竞争,一些单位为了申报成功,或者是不顾实际情况大面积撒网,或者不惜代价、不遗余力,有时甚至弄虚作假。
其次,退出机制的缺失助长了高校学科建设中重“设”轻“建”倾向,导致了学位授权的“终身制”,造成了学科“建”、“设”的割裂。学位授权制度只注重申报时的审核,对通过后跟踪考核重视不够,一旦获得学位授权,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进入了“保险箱”。“零淘汰”使得一些学位授权点缺少建设的动力和压力,申报前的热情和申报后的漠视形成巨大的反差。
第三,退出机制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科建设的步伐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由于退出机制并没有与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同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位授权制度改革的成效。退出机制是学位授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布局已基本完成,省级统筹权力和学位授权单位自主权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强化退出机制建设已成为保障学科建设水平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
提高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对于学位授权点而言,质量不仅包括学位授权点的水平,还包括学位授权点在学科、层次、区域等方面的结构质量以及对不同需求主体而言的需求质量等。由此,质量“次”也不单单指水平低下,结构不合理、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等都是质量低下的表现。
“次”之一:水平低下。学位授权“终身制”下一些单位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和投机性,盲目、浮躁、急功近利。例如,有的学位授权点的申报材料本身就是资源整合口号下的拼凑之物,无论是人员,还是设备等都是临时借用,有名无实。申报成功后,又疏于建设和管理,将之弃于高阁。
“次”之二:结构失调。国家早期对学位授权的集权式管理旨在保证学位授权点在区域结构、学科结构、层次结构等国家层面上的平衡,但是,在一些单位“跑马圈地”式的心理作用下,一些学位授权点只是名义上存在。这不仅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成效,也误导了国家政策的制定,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结构性质量的下降以及资源使用效益的降低,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资源配置的不公平。
“次”之三:与社会需求脱节。发展性是学科的重要特征,学科只有与时代保持高度契合才能获得持久的明升m88力。我国已建成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正在努力实现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转变。为此,学位授权点建设必须将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提高学科水平上来,增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和区域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与时俱进,除旧布新。
学位授权制度改革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准入机制的创新,取决于激励机制的完善,还取决于退出机制的强化。准入机制、退出机制和激励机制,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共同建构起完备的学位授权质量保障体系。
创新准入机制,充分发挥“守门人”的作用,必将成为未来学位授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本质而言,我国学位授权审核制度也是我国学位授权点的准入制度。30年来,我国的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和完善。1981年,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建立之初,采取“统一申报、统一审核”模式。随着学位授权制度的不断改革,审核主体多元化,审核方法多样化。但是,在学位授权审核制度远远还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的情况下,准入机制的创新仍然任重而道远。
善后机制是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退出机制顺利运行的重要前提。试问,如果学位授权点被撤销,那么,撤销后资源如何整合?怎样才能将损失减小到最小?所造成的损失谁来买单?如何妥善处理学生?遣送回家?转入别的学校或转入别的专业?谁来协调?这些都是退出前要考虑的问题。
无论是准入机制的创新还是退出机制的建立,都是为了增强学位授权点的质量意识,保障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质量。缺少了激励机制的学位制度是残缺的,缺少了激励,会令人倦怠,处于被动。准入机制作用于入口,退出机制作用于出口,激励机制作用于过程,三者缺一不可。
《明升体育app时报》 (2011-09-20 B3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