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长推荐制折射生源焦虑 自招优惠创历年之最 |
各高校面试名单出炉,仍难逃“掐尖”质疑 |
几位学生正准备参加校长推荐面试。(资料片)
■北大、清华等名校,对校长推荐报名学生条件的描述都包含“综合素质全面”、“品学兼优”等字样,但如何体现这些素质,却没有明显的量化标准。
■一高校招办负责人在回答为何没有公示初审结果时说,校长推荐参加人选需要在普通类自主招生考试前确定,所以“审核时间也就三四天,高校根本来不及公示”。
今年各校自招优惠幅度创历年之最
近日,随着北大、人大、山大等相继发布2012年度校长推荐面试资格学生名单,一些优质中学校长喜上眉梢。
以山东省实验中学为例,北大、清华、复旦、人大、浙大等6所高校在该校投放了校长实名推荐名额,上榜学生达到十余人。这些学生有望直接参加自主招生面试,并在高考录取时享受降分录取。
如果说2011年自主招生中“结盟联考”是高校最热衷的潮流,那么2012年这个潮流毫无疑问是“校长推荐”。
继北大2010年率先在自主招生中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后,2012年推出类似政策的有:清华大学的“新百年计划之领军计划”、复旦大学“望道计划”中的直推生、明升官网人民大学的“校长直通车计划”、浙江大学的“攀登计划”、山东大学的“校长推荐”、哈工大的“英才计划”等十余种。
这些计划在推荐程序上大同小异,均是高校选定部分具有推荐资格的中学校长,推荐出符合一定标准的学生,经高校审核认定后,这些学生可以绕过自主招生考试的笔试环节,直接进入面试。
各校在优惠幅度上也创历年自主招生之最。清华给予在当地录取线下60分的优惠,复旦的优惠幅度是当地一本线上20分,北大、人大、浙大、山大等均提出最低降至一本线录取的优惠,同时被认定学生在专业和基地班等选择上也有优先权。
学习成绩占推荐多大比重,校长讳莫如深
记者采访到的多位高校招办负责人都谈道,校长推荐与普通的自主招生及高考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不以一两次考试论成败”,通过专家面试,给考生更多展现综合素质的机会。
那么,名校选拔“优秀学生”又是什么标准?能否实现多元选才的目标?
北大、清华等名校,对校长推荐报名学生条件的描述都包含“综合素质全面”、“品学兼优”等字样,但如何体现这些素质,却没有明显的量化标准。
北大、人大等更是对学业成绩排名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北大要求“基础学业成绩位居全年级前5%以内”,人大则要求“前10%”。
省内上榜高中也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相应的推荐程序:根据高中学业成绩排名、获得竞赛奖项情况、特长情况等在内的综合素质评价,由校长、老师等组成专家组,对学生进行面试选拔。
不过,学习成绩在推荐过程中占多大比重,这是高中校长们讳莫如深的问题。
“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校长推荐标准有点太空了。”省内一所具有校长推荐资格高中的学生家长刘女士说,“参与竞争的孩子都是成绩优秀的,他们本来就能通过高考考上名校,还有必要再走校长推荐吗?”
在设计初衷里,山大、浙大等高校曾提出希望通过校长推荐“具有学科特长潜质”的偏才和怪才,但是两校在确定初审名单时也发现,这部分学生比例依然很小。
明升官网海洋大学招办主任范其伟分析,“一方面偏才和怪才本来就少;另外,很多校长要考虑推荐结果对下一年度推荐名额的影响,也不敢贸然推荐偏才怪才。”
有的高校忙跟风致“来不及公示”
2011年,当北大将校长实名推荐制范围扩大到面向全国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就曾指出:所谓的校长推荐制更像是大学抢生源的手段。他担心,“在北大带头下,更多高校也搞起校长实名推荐。”
现在,他的担心迅速变为现实。从“结盟联考”潮,到“校长推荐”潮,似乎都有挥之不去“掐尖”的味道。
对于“结盟联考”,现教育部党组成员、武汉大学原校长顾海良就曾承认,“加盟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其他学校结盟的冲击,完全不加入可能让武大在生源大战中处于不利地位。”
同样耐人寻味的是,今年“校长推荐”中,有的高校甚至准备仓促上马。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确定校长推荐人选或初审名单。但除北大、人大、山大进行公示外,其余高校有的只能由报名考生查询,不向社会公示,有的在招生简章中甚至连有资格推荐的中学名单也未公布。
一高校招办负责人在回答没有公示初审结果的原因时说,因为校长推荐参加人选需要在普通类自主招生考试前确定,所以“审核时间也就三四天,高校根本来不及公示,公示主要还是放到高中”。
此外,虽然各校指定的“校长推荐”中学名单不尽相同,但一些大城市的优质中学却高度重合。以北大、清华、人大三个版本“校长推荐”名单为例,省实验中学、青岛二中、莱州一中以及泰安一中,共上榜3次;2度上榜的中学也达到6所。
不做改变,各种自招风潮都难成功
对于校长推荐,有的中学频受名校青睐,有的则是望眼欲穿。“可能因为优秀生源少吧。”历城二中校长李新生在回答无缘北大、清华、人大三名校校长推荐名单的原因时说。他希望这些高校在确定推荐名单时,能把面放得更宽一些。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县级中学校长也认为,自主招生特权如果越来越向生源质量好的优质中学倾斜,只会造成好的学校生源越来越好,一些后起之秀难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教育部对2012年自主招生比例的“紧箍咒”仍然维持在5%,且新增规定:高校需“按自主选拔录取计划数的适当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最高不超过200%)择优提出候选考生”。这意味着,假设一个高校自主招生计划是100人,那么最多只有200个学生可以进入该校的自主招生候选。
目前自主招生,除了联考、校长推荐,还有其他一般中学及学生校荐和自荐等方式,若按教育部的限额,名校纷纷推行的“校长推荐”名额将挤压学生自荐等方式的空间。今年自主招生报名过程中,就有学生反映自荐通过几率比去年降低了。
“从结盟潮到校长推荐潮,高校其实都在跟风,用政策手段抢生源,如果不改变现有的高考政策、不建立并引入令人信服的综合评价体系,现阶段自主招生的各种风潮可能都不会成功。”熊丙奇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