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近日媒体报道,中山大学将于11月底开设超级富豪班。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勇表示,将在11月底开设后EMBA教育,要求报名者是50亿以上身家的企业掌门人。只招收30人,学期两年。目前已有人报名。这一消息立即引起网友关注。对此,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回应称,并不存在针对身家50亿以上企业家开办所谓“富豪班”,而是中大将面向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开办“后EMBA”班,希望参加教育培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在企业的资产规模最好在30亿元~50亿元。
不管实情如何,这一手机版让一个舆论并不熟悉的概念“后EMBA”浮出水面。笔者上网查阅,发现有多所内地高校都举办了“后EMBA”班。相关招生简章提到EMBA侧重学员的系统管理和理论知识,而“后EMBA班”则侧重理念、观念教育,包括企业战略思维模式、战略思维视野、全球眼光和企业社会责任感等。据称,这与当今国际商学院的发展潮流是相吻合的。
“后EMBA”可能确实符合国际商学院潮流,可是,我国大学(以及商学院)的管理还没有融入国际潮流,由于“土壤”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南橘北枳”的问题。与国外大学学位完全由学校自主授予、社会专业机构认证不同,我国大学的学位采取国家统一承认、授予的体系。拿EMBA来说,在国外商学院,其学历文凭是学校自主授予的,有没有含金量要由社会和受教育者评判;可在我国,攻读EMBA则是可以获得硕士学位的。
这就让我国EMBA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异,成为一些高官、高管获取硕士学位的便捷通道——按照EMBA的招生、培养模式,这是不需要参加统一入学测试的,被学校录取完成学业,可授予学位。通常来说,能否上EMBA主要看出不出得起学费。如此一来,EMBA被社会舆论质疑为“贩卖文凭”(对大学而言),以及“花钱买文凭”和“发展人脉关系”(对学员而言)。在其他学生辛苦地报考研究生时,高管们只要出20~30万元的学费就可读EMBA,然后顺利地获得学位。不仅建立了良好的“人脉关系”,还可继续攻读博士,完成从本科到博士的华丽“变身”。
在EMBA基础上发展来的后EMBA,有点类似我国的博士后教育。众所周知,在国外,博士后是针对博士毕业尚不工作者设置的过渡性研究工作;可在我国,这却异化成为比博士更高的“学历”(博士后是非学历教育)。学校举办后EMBA的意图很明显,就是继续开发EMBA资源,让企业老板继续出钱。然而,吸引老板们的又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发展更高端的人脉关系网(这就是中山大学强调企业产值规模的重要原因),以及更高的学历文凭。虽然目前的后EMBA不可能授予比硕士更高的学位,但是我国高校完全有能力将其打造成为像博士后那样比博士更高的“学历”。
所以,要让我国大学真正融入国际潮流,就必须改革我国大学中“国家承认文凭”的学历授予体系。具体来说,大学商学院可以举办MBA、EMBA或者后EMBA教育,这是学校的自主权,但学位的授予与国家无关,只是由学校自主授予。在这种情况下,学员选择MBA、EMBA以及后EMBA,由于没了学历文凭的价值,所以,就会关注真实的教育回报——花了那么高的学费,究竟值不值得。
在我国还没有打破国家承认学历体系时,很有必要对各类教育项目加以理清,不然就可能出现学校拿教育资源和学位资源去做交换的严重问题。在笔者看来,EMBA、后EMBA教育,在现阶段都应该归于非学历教育,也就是说,学员可以接受培训,但没有硕士学位,也无研究生学历。这可以避免学校用这类教育进行文凭贩卖,同时也引导学员们关注教育培训本身。
如果进行这样的区分,EMBA教育和后EMBA教育则不适合由承担学历教育的大学管理学院进行,而应该归为继续教育范畴。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面向社会的大学继续研修机构属于“营利性”组织,其推出的培训项目主要为了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假如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不区分,学院一边承担学历教育,一边又承担非学历教育,会给当前的教育管理带来管理混乱、监管乏力、国有资产流失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举办的总裁培训班遭到社会质疑,多是因此而起。
目前,大学的EMBA是学历教育,可后EMBA按性质来看尚属于非学历教育。由于教育的不同性质,这也是不该由承担学历教育任务的大学学院进行的。当然,导致这种尴尬处境的是我国的学位授予体系,所以,只有打破这一学位授予体系,才能让我国大学融入国际潮流。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2-11-07 B1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