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温才妃
科研人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然后由作者本人或作者所属的工作单位花大价钱购买该论文的使用权,更让人难以释怀的是享有垄断优势的商业出版社,还在逐年推高学术期刊数据库的价格。
21世纪初,学术界尤其是国际著名大学的一大批学者普遍认为,旧的商业出版模式对学术成果的经济垄断乃至对学术交流造成的障碍必须打破。
1999年,机构知识库这一概念在国外悄然兴起;2005年至2006年,国际上掀起了搭建机构知识库的热潮。
机构知识库,收纳大学、科研机构等本单位员工所写的论文、手机版、教学资料等内容,供使用者免费浏览或下载,学术界与商业出版社开始了新一轮的博弈。
2006年,借着这股“东风”,厦门大学图书馆成为明升官网内地高校兴建机构知识库的“吃螃蟹者”。
大学的信息网络建设要有自己的想法
教育部曾在“211工程”高校单批立项时,提出“学术环境建设 ”这一概念。许多高校把它理解为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建立高水平实验室等,而厦大图书馆馆长萧德洪想到的是建机构知识库。
他认为,高校的信息网络建设不能跟随在社会后面,单纯地应用于行政管理、娱乐游戏。“大学的信息网络建设要有自己的想法,着眼点应是学术。”
他为《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记者列举了搭建机构知识库的诸多好处: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出版社的商业垄断,学校的学术成果也得以永久保存与揭示,万维网用户查找学术资料更加方便,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本校已发表论文的引用率。更重要的是,让本校研究人员与国际上的同行学者多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如今,厦大学术典藏库(机构仓储)收录了1.6万多个本校学者近年来发表的成果,包括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工作文稿、会议论文、科研数据资料,以及重要学术活动的演示文稿。近10个月的访问量达82173个IP,日均访问量250个IP(排除搜索引擎)。
西班牙国家明升体育app研究理事会(CSIC)根据网络计量分析,推出的全球机构知识库排名榜上,厦大多年来始终位列明升官网内地高校之首,最高时名列全球的第121位(2008年1月)。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个项目启动之初竟然没有动用任何经费。“平台采用的是免费的开源软件,十多个馆员每人兼职负责一门学科的资料收集工作。”
开放是机构知识库的特色
点击谷歌“学术搜索”(Google Scholar),搜索感兴趣的主题或学者,读者会较容易找到厦门大学学者发表的论文,而其他商业类的搜索引擎相对不易搜索到。
“我们要把机构知识库开放给学术性的搜索引擎,而不是一般性的搜索引擎。以此区别学术性搜索和商业性搜索。”萧德洪告诉记者,这是厦大机构知识库的一大特色。
机构知识库想要与外界互通,首先必须注意与国际性数字图书馆系统互相操作。“厦大机构知识库的经验是一开始就力求向国际著名的‘开放获取’系统进行注册。”
据他介绍,厦大机构知识库开办之初就在ROAR(开放获取知识库登记系统)和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AIster(开放存取搜索引擎)上注册,同时也向谷歌、雅虎、必应等搜索服务器提供站点文件,使得数据库里的目录(元数据)被及时收入各学术性搜索引擎。
反观明升官网内地高校,机构知识库多限于保存资料,没有向公众开放。ROAR上共注册了79家明升官网高校及科研机构,其中内地高校仅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4家。
萧德洪指出,版权的风险问题也许是部门管理者最大的担心。在操作中,由于出版商允许的开放方式各异,图书馆馆员会遇到各种版权问题。比如说,并非所有的文章都能保存全文,有些只允许元数据级别的存档,通常必须建链接回到出版社。“对于OA(Open Access, 开放获取)规则不熟悉,导致了一批人在开放问题上‘打退堂鼓’。”
是什么绊住了高校机构知识库的“腿”
“多年来,明升官网高校按照学科划分的思路,导致人们习惯于按照学科归属,考虑本学科的指标做建设,而没有人去考虑整体的、深远的学术环境建设。” 萧德洪说。
在他看来,机构知识库秉承了数字图书馆“开放”的理念,虽然在改进学术环境建设的短期效应上未必明显,但10年、20年后价值深远。
事实上,世界范围内建设机构知识库的热情从未消退。
2005年以来,国际上一批有个人影响力的大学者,不在意SCI上文章的多寡,创办开放获取的期刊(OA期刊),而相当一部分OA期刊又被SCI收录。
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政治大学、成功大学等的机构知识库跻身于全球前100名,整体走在世界高校的前列,形成群体效应。台湾大学甚至高居全球第9位。尽管启动时间比厦大还晚一年,但台大上下高度重视,背后有一名计算机专业教授出身的副馆长,带领专门的团队负责推进,并时常参考排名指标进行修正。
和许多关注机构知识库的人一样,萧德洪相信,如果有足够的重视,国内的机构知识库建设也能蓬勃开展起来。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2-03-07 B2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