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明升体育app下载 - App Store

明升体育app

明升体育手机版


 
作者:王德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17 17:32:25
选择字号:
王德华:“浮躁”与“习惯了”

 

■王德华

浮躁

一次与学生交流,学生以为自己做得不好,连忙反省说自己“太浮躁了”。

我说:“不是浮躁,还达不到浮躁。即使是浮躁,也是最低级的浮躁。”

学生更有些困惑了——怎么连浮躁的资格都没有?

我告诉他:“不要人云亦云,当今社会你埋怨浮躁,他埋怨浮躁,都在抱怨浮躁。”

浮躁,是与功利相连的。浮躁,往往有很功利的目标。不求质量,不求底蕴,不求积累,不求厚重,只求短平快,立竿见影。功利性、功利化,在科研和教育上是不可以有的。功利化的科研,功利化的教育,一定会酿成大问题的。但是,我说浮躁在短期内是“见效”的,是有“成就感”的。

学生更加郁闷了——汗流了,苦吃了,时间搭进去了,被课题组里的这规定、那规定折腾得够呛,论文没有发表,实验数据一大堆,没有成就感,没有愉悦感,到头来连浮躁的资格都没有了,甚至连浮躁都“算不上”了,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我告诉他,没有任何问题,但问题又确实很大。大环境与我们的科研团队的要求出现了偏差,个人的心理需求与实际行动出现了偏差。我们训练的要求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打好基础为了未来(不以论文为唯一目标)。由于现实中获得学位有发表论文的要求,你们总想早点发篇论文,解决现实需求,然后才能静心读点书、做点事。这样心理上就矛盾了,合力就在变小,甚至会相互抵消。长此以往,结果往往会很糟糕——不但论文发表不顺利,探索性的实验也会受到影响。

这个尴尬局面也让我困惑了很久了。我有时候会放纵地想:“干脆一起浮躁吧!”这样学生们会很快有篇论文发表,按时毕业,获得学位,皆大欢喜。但是,真能皆大欢喜吗?

或者干脆一意孤行,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把能力和素质培养放在第一位,这样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能正常毕业,但真正喜欢学问的学生一定是受益的。可是现实允许这样做吗?

所谓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真是太难。有一天想写篇文章,题目拟好了:“导师一认真,学生就被耽误了”,但思绪纷乱,终究没有成文。一认真,烦恼就来了。同样是活在一个矛盾重重的时代,再走走看吧。

“习惯了”

不久前,央视边疆行节目有一集里讲述了明升官网北方森林里一位护林员的故事。他一个人在随风晃荡的瞭望塔上,一待就是十几年。火灾高发的危险季里,还需要住在瞭望塔里。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几乎与人间隔绝的瞭望塔上,连收音机都没有,荒无人烟,日日夜夜,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该是什么样的一种心境?

当主持人问年纪已不小的护林员这些年是如何过来的时候,他想了一会儿,说:“习惯了。”停了停,又补充说:“开始也不习惯。”我不敢想象的寂寞、孤独,甚至还会有恐惧,就是通过“习惯了”的方式而坚持了下来。听着有点鼻子酸。

后来,在一次小型学术会议的午餐上,有学生说起最近的实验太忙,有点吃不消,情绪开始波动,影响睡眠。旁边一位当了妈妈的学生插话,淡淡地说:“习惯了就好了。”见我的眼神里有疑问,“妈妈学生”说:“真的。开始我也是感觉很累的,加上着急,身体上累,心也累。慢慢就好了,习惯了,现在不感觉累了。”同样是让人听了鼻子酸的话。

有些事情,必须“习惯”,这是一个适应熟悉的过程,一个认识过程。

有些事情,则不是必须“习惯”,可是怎么就习惯了呢?为什么渐渐就习惯了呢?

“习惯了”,有时候听着是一种安慰,有时候听着则是一种心酸。

(作者系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4-11-17 第7版 窗口)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官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