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13日)记者获悉,秦俑博物馆考古队对一号坑笼箙(战车上的无盖兵器箱)两样木炭样品进行了鉴定,确认质地是梓树,这种干燥稳定的木材被称为“木王”。最难得的是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丝织品遗存,虽然已经炭化,但保存至今已非常难得。
考古队在对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中,在俑坑北部东段区域内标号为G9的过洞内发现3处“笼箙”遗存,并采集了已经炭化的两份样品。
“笼箙”是车内的容器,放在战车的辐车里,用来放箭头等兵器的纳杂箱。其中一个长约90厘米,宽50厘米,残高25厘米。两份木炭鉴定是梓树的木材炭化而成。专家告诉记者,梓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是我国历代用材最广的优良木材之一,也是制作器具之良材。后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描写梓木用途,说它做车板、盘合、乐器都可以胜任,甚至可做棺材,品质胜于松柏。因此,所以商周出土的一些箱盒,也多是用梓木制作。宋代著名大经学家陆佃著《埤雅》记载:“今呼牡丹谓之花王,梓为木王,盖木莫良于梓。”
这次再用显微镜观察时,还意外在箱壁的朽迹中发现丝织品的遗存。这处遗存附着在箱子的漆层上,是一层规则的纵横交叉织痕。通过体式显微镜确认为纺织物。纺织物由清晰交织的丝线织成,呈平纹组织,每平方厘米约有30根经线和30根纬线。丝线由几十根茧丝合成一股,平均直径约0.38毫米。专家推断,丝织品可能是箱子的内衬。
丝织物炭化都很严重,专家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丝织物的经纬线都经过捻,外观呈细鳞状,织物表面呈绉折纹状,可能是绉纱或縠。縠是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绉的平纹丝织物。
丝织物是有机质,很容易燃烧殆尽,罕有保留,保留下来的也都已炭化。秦都咸阳第1号宫殿建筑遗址曾出土一包已经炭化的丝绸衣物。本次发现的丝织物能够炭化保留下来,可能是因为丝织物里面是木材,外面是漆膜和漆灰,所以具有很好的封闭功能。同时,丝织物还上了髹漆,这是古人使丝织物硬度增大,易于定形的方法。如此一来,提高了丝织物的坚牢度和耐磨性,也增加使用的耐久性。
据悉,这次发现极大地扩展了考古发掘的研究领域,达到了全面揭示古代遗存文化内涵的发掘目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