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许路阳)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大范围应用的道路上,充电难、续航能力差是个“拦路虎”,如何解决此难题,昨日,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兴趣团队年度成果汇报会上,该校未来汽车兴趣团队和未来城市与新能源兴趣团队,分别从无线充电和智能充电两个角度,力图破题。
现状
冲击电网,电池损耗大
为什么很多小区物业不愿给业主在小区设置充电电桩?清华大学未来城市与新能源兴趣团队成员贾英昊说,很大一个原因是物业担心目前充电电桩对小区电网的巨大冲击,“以现在比较火的特斯拉Model S为例,假设10万辆同时慢速充电其需求负荷就将达到北京民用最大功率负荷的25%,而北京市目前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此外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目前大多为锂电池,单次充电折旧成本超过100元。
方案
匹配最优充电方案
贾英昊带领的团队,以智能充电算法为核心,开发出智能充电系统。
“通过Icharging智能充电系统,我们能够实现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的闭环控制。”贾英昊说,他们计划和电网方面合作,读取小区电网数据的同时,参考车主电动车相关数据和用户个性化需求,再通过云端计算,“为车主电动车匹配最优充电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开发APP的增值业务为用户更好服务的同时实现盈利。”据其介绍,他们目前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正在洽谈商业合作。(原标题:《物业不愿设充电桩?大学团队支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