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5月8日电 记者李建斌日前从山西省大同市文物局获悉,在大同市北苑路北小城东墙基础抢险加固施工过程中,于城墙根部挖出40余米完好的城墙石基,这为明代大同北小城边界认定提供了有力佐证。
新发现的40余米城墙石基比东侧的路面高出约1.5米,露出来的只是一个立侧面,其余部分都镶嵌在墙里面。侧面高度约30厘米,由均匀的一块块青色长条石连起来。令人惊讶的是,站在两米外就很难看到条石的接缝,且石面平整,棱角齐现。据大同市文物局城墙管理处专家介绍,这段石基用建筑术语应该称作“土衬石”,是明代北小城墙基的一部分。当时明大同府城不是独立的城池,分别在府城外东、南、北三面各建有小城(关城)。其中北小城是明景泰年间所筑,南距大城170米,周长3600米,面积0.8平方公里。
专家表示,这次抢修加固就是想先探明城墙外侧基础情况及这些土衬石的位置,然后进行夯实加固处理。这段石基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大同北小城的具体位置,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水平,这对大同古城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