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之上 多少梦想在飞翔 |
记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探月团队 |
|
■本报记者 张行勇 通讯员 陈桂萍
近日,因在我国探月工程中的突出表现,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其实,西安光机所已不止一次获得这样的荣誉。作为探月工程的核心单位之一,西安光机所此前获评“探月工程突出贡献单位”,研究所嫦娥二号团队获全总“工人先锋号”称号。
2013年12月15日晚,在距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之上,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拍成像,月球车“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这一刻,神州大地掌声响起。
面对掌声和欢呼声,嫦娥三号有效载荷研发者杨建峰和阮萍夫妇相视一笑。这是一种幸福的微笑,更是如释重负的轻松一笑。
“这些天根本睡不好,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解决方案不断在脑子里翻腾。”2013年12月10日午饭间隙,杨建峰曾向记者坦言。
“越接近互拍时刻,心理压力越大,但我们坚信一定会成功,因为有数年的创新设计与无数次的模拟实验结果作保证。”阮萍充满自信,微笑着说。
2013年12月9日,当杨建峰和阮萍回到家时已经很晚,读高三的女儿探出头来打了声招呼后又继续复习功课。这次,两人在家里只待了两天。11日一大早,拽起根本没来得及整理的行李,他们又匆匆忙忙地出差了。
杨建峰夫妇在西安光机所工作23年,早已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和频繁的出差。两人都表示:“可能是因为身处其中,所以没觉得有什么困难。”
杨建峰是中科院最早的探月科研人之一,曾参与嫦娥工程立项论证的全过程,先后负责嫦娥一号、二号、三号任务中主要光学载荷的规划与论证。阮萍则在嫦娥一号、二号任务中两次负责CCD立体相机的结构设计、光轴配准、地检景物模拟器设计等工作,并在2008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
在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中,杨建峰夫妇再次携手,参与多个部件研发。在两人看来,嫦娥工程团队的成员都一样,服务国家出成果是本分。
西安光机所探月团队伴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开展而成立,先后有十多位科研人员获国家有关部委表彰。
嫦娥一号、二号CCD立体相机主任设计师赵葆常曾获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嫦娥三号任务团队是在嫦娥一号、二号团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无论是在西安光机所还是在中科院,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嫦娥三号之前,国际上还没有月基天文观测的先例,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科研人员经过一系列优化设计,提高了月基望远镜的抗杂光干扰能力及月面环境适应性,并通过自主定标实现望远镜机架任意姿态的指向控制;通过攻克零点定标、转台发射自锁、高低温环境适应性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二维转台高精度的定位和转动。
在3年的时间里,西安光机所探月团队先后完成嫦娥三号探测器全景相机、月基光学望远镜探头与支架、反射镜与转台电性、结构热控产品、初样鉴定产品和正样产品等13台单机的研制任务,为“嫦娥”配备了皎洁明眸。
眼下,在月亮之上,全景相机与月基光学望远镜仍在工作,肩负着揭开月亮神秘面纱的重任。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4-05-14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