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宏
据报载,华中农业大学91位学生在提交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读书笔记中,因涉嫌抄袭而得零分,其中两位学生居然原文照抄小学生的读书笔记范文。有的学生把网文全部拷贝,连底纹、错别字都一样,甚至有人忘记署上自已的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就匆忙提交了抄来的作业。(《羊城晚报》 2014年7月20日)
舆论一片哗然。像以往一样,多数人关注当今大学生思想品德、学术道德、诚信品格问题,却忽略了一个更有价值的视角:当今大学的思政教育——它的课程、内容、目标、方法和成效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拷问之处。
多少年来,就不断有人诟病,大、中、小学的思政教育在内容上的重复与颠倒:向中、小学生乃至学龄前儿童灌输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却仍在进行公民和思想品德常识的教育。大学的“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与中学的“五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重复知多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等,有多少是在炒中学思政教育内容中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思想品德和法律常识的“冷饭”?
高校思政教育目标,有人表述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青年学生成才的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青年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审美、法纪等素质在一定时期内达到预期效果,最重要的是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并用于指导自己的言行,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身心素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下,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不是让他们去研究这些理论,作为一门专业来学习。没有很好地区分和把握运用和研究的关系,把运用当研究来教学,把学习当专业来研究,不能不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误区。
教师把思政教育当理论教,必然重在知识的灌输,考试也是考那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学生也把它当作专业知识来学,这就使大学思政教育不接地气,脱离实际。刚学完《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学生就在考试中大抄特抄,既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也是思政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表现。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但是借助什么样的内容和方法去发挥这种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却存在很大的问题。细观眼下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要么是照本宣科的灌输,要么是苍白无力的说教。这种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多有何用,泛有何益?当年纳粹的高层官员中,有人有哲学博士学位,有人会写诗、弹钢琴、拉小提琴,喜欢古典音乐,但同时也是疯狂杀戮的刽子手。王阳明的学生问他,为什么许多人知道孝悌的道理,却做出邪恶的事情。王阳明说:“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理论再多,知而不行,脱离本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只是一句空话。
大学生群体作为具有一定社会心理基础和一定程度的独立见解的年轻人,他们对于空洞的理论和说教充满着天然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而这种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却少有人去探究。教师不了解大学生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了解大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心理基础(或虽有了解,却做“鸵鸟”,不愿正视),教学也就成为缺乏针对性的无的放失。有业内人士说,当今大学的思政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做法和倾向——“讲一讲,听一听;走一走,看一看;考一考,过一过”。在课堂上,老师姑且讲一讲,学生姑且听一听;在思政教育实践基地,老师带着学生走一走,看一看;最后是让学生考一考,老师评判,学生通过,皆大欢喜。整个过程充满教学懈怠、精神懈怠和文化懈怠。像华中农业大学91位学生集体抄袭作假的现象,就是典型的应付差使。
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所占用的学时比例,最多的时候曾经高达20%~30%,以后陆续减少到10%和现在的7%左右。即便如此,所占有的学时数还是超过了专业课的任何一门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这种重要性和受重视的程度并不取决于学时的多寡。事实上,学生思政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学校的隐性课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媒体如电视、报纸、网络、书刊等等,都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课堂,关键是看思政教育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条件和优势。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家庭教育起重要作用,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社会影响起决定作用。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和中小学期间,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则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而且负面影响极其强大。课堂上无论老师如何大讲学术道德,也难以抵消教授抄袭、校长抄袭乃至院士抄袭带来的消极影响。与其苛责华中农业大学91位学生的抄袭,不如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思政教育,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作者系南方医科大学教育研究与督导评估中心教授)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4-09-04 第7版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