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就有50多起。高校腐败案件频发,体现出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也凸显出高校反腐败严峻复杂的形势。
高校非“净土”,严格肃纪执纪势在必行
本被世人视为“象牙塔”的高校绝非“净土”,也不是世外桃源。社会上有的一切,都影响着高校内部的“小气候”和“小环境”,从党风到政风、学风,高校并非腐败的免疫之地,违纪也绝非“小事一桩”,整治作风、严格肃纪执纪势在必行。
《光明日报》刊文称,向作风违纪开刀,对“微腐”保持零容忍,是大势所趋,也是民意所向,但也任重道远。无论是违规使用公务车辆、违规在校外餐饮场所公款宴请,还是办公用房严重超标、为子女违规操办婚宴,只要属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范畴,全部都被置于监督的聚光灯下。涉嫌贪腐的“大案”要查,顶风违纪的“小案”也不放过。再者说,“大案”都是由“小案”演化来的。“小恶”不除,必发展为“大恶”,对“微腐”宽容和不以为然,必将导致“重腐”,而“大恶”和“重腐”都是“象牙塔”所不能承受之重。
荆楚网发文称,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高校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净土”。从经费上来说,高校经费来源已从过去单一渠道转化为多渠道,除去国家拨款外,它已拥有自主明升、科研经费及社会各界捐赠,等等。从管理上来说,高校犹如“小社会”,其它可谓一应俱全,而管理模式却相对传统、封闭,受外界的干扰、监管也较少。反腐工作无盲区,“净土”亦须出重拳,无论哪个地方哪个部门,只要存在滋生腐败的土壤,就必须坚决查处,严厉惩治,一查到底。
整治高校腐败,关键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象牙塔”内反腐败,应当以认清共性问题为前提,厘清其特殊性,找到成因与病根。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剥离高校领导干部“学者、官员、商人”多重身份,规范权力运行体系、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实现学校管理职业化与去行政化。唯有如此,才能斩断腐败根源,还“象牙塔”以清风。
《明升官网纪检监察报》建言称,治理高校腐败,一方面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和制度监管,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既不放过“小微”违纪,更不容忍贪污腐化,倒逼高校干部走廉洁之路,用好手中的权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快高校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下猛药去除行政化顽疾,才能让大学回归办学本位,学校行政、教育和学术等事务才会规范有序开展。教职工充分参与监督,使高校领导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有效遏制权力任性,拔除高校腐败的病根。
《工人日报》指出,高校腐败主要在于学校没有民主管理制度,行政权力和学术权过分集中于校领导手中。必须强调从严落实一把手的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责任,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同时,还要去行政化,推进民主管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网民热议高校反腐刻不容缓
高校反腐相关话题成为目前舆论关注的焦点,统计分析发现广大网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81%的网民认为,高校封闭性较强,容易形成“小圈子”,同时由于行政化严重,权力过度集中,监督制约起来有一定难度。72%的网民表示,高校腐败危害巨大,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其中招生腐败会直接损害教育公平,后勤腐败则会掣肘教科研水平。65%的网民称,学校的地位不能靠行政级别来维护和树立,要依靠教育与学术成就。去行政化就是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清晰界定政府和学校的权责。47%的网民建议,制度才是大学文化的基石,才能让大学真正拥有健康心灵和“健壮体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体系的改革过程,也是高校迈向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当务之急。26%的网民提醒道,“象牙塔”内学术不端的行为时有发生,需引起重视。学术腐败的极端表现,就是利用权力、金钱、社会地位等,非法获得学术成果、学术荣誉、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与贪污受贿犯罪行为无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 郑光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