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沙(右一)
■本报记者 温才妃
人们常常被古代宫廷、府邸、坛庙的“雕梁画栋”所震惊。殊不知,“雕梁画栋”一词背后,还蕴藏着一门名为建筑彩画的古典艺术。和玺彩画主打龙凤图案,崇尚壮丽辉煌;旋子彩画的青绿涡卷旋花彰显和谐之美;苏式彩画借山水、人物、翎毛、花卉追求吉祥、恬静和自然……古人无穷的艺术想象力在传统木构建筑的檩、枋、梁上一览无余。
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大量珍贵的彩画渐渐褪色甚至消失,令人痛惜。保护与传承古代建筑彩画艺术,不仅是政府文物保护部门的任务,也是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李沙最关心的事。
断档50年后的接续
造型严谨的旋花被草率地变形,石青、石绿被乳胶漆取代……在古建修复工作中,因设计缺位和施工的粗枝大叶,致使古建彩画失去了原有的神韵,总会让李沙倍感心痛。
与他有过同样心情的是明升官网建筑史上一对伟大的夫妻。上世纪50年代,梁思成和林徽因深谙古建彩画的艺术价值,曾在明升官网文物研究所组织了一支7人团队,专门临摹古建彩画。然而,该工作仅仅进行了3年多,随着林徽因的逝去而中断。如今,古建彩画临摹整理的人员已寥寥无几。
“与中医、京剧同为民族文化遗产,但古建彩画的命运堪忧。如今的古建彩画在建筑与美术的夹缝中生长。”李沙感慨道,美术学院有壁画专业,但建筑彩画通常不被列入培养计划;建筑学院有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但工科生艺术造诣相对薄弱,长久以来古建彩画的重要性被人们选择性地遗忘了。
在他看来,把古建彩画引入高校教学体系是必要而紧迫的——依然健在的彩画老匠人年事已高,将他们的经验绝活继承下来是当务之急;大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古建彩画工艺,感悟传统建筑美学规律,才能将古建彩画艺术完整地传承下去。
自2010年起,有着近30年高校教学经历的李沙着手古建彩画研究,从现场调研测绘入手,精确记录古代彩画的元素,绘制复原图,进行相关历史、美学研究,成为当代国内高校开设古建彩画课程的第一人。
把课堂延伸到故宫
古建彩画大多分布在木构建筑物的檩、枋、梁和顶上,仅靠书本而不去实地接触,古建彩画教学终将留于表面。
去年9月,恰逢故宫东华门城楼内檐修缮,李沙老师为20名修读“历史建筑装饰”课程的本科生争取到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师生们小心翼翼地爬上13米高的脚手架,亲手用测距仪、卷尺完成彩画的实地测绘任务。尽管施工现场尘土飞扬,在高处一次要测绘40多分钟,但能与明代旋子彩画原作零距离接触,学生们的内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不只是北京,青海、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都留下了他们的调研足迹。调研不是踏青,当中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让设计艺术学研究生侯启月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青海省乐都县瞿昙寺进行明代藏传佛教彩画测绘的经历。“寺庙里成日阴冷,伙食惨淡,但是李老师不辞辛苦,带着学生们爬上爬下测量、记录,他的干劲鼓舞了每个人。”最终,他们的明代藏传佛教彩画复原成果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上受到中外观众、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为了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古建彩画历史和传统工艺,李沙还邀请到古建彩画泰斗王仲杰,著名古建彩画专家蒋广全、边精一等为学生开设讲座。而他也主动去向彩画老前辈虚心请教。“李老师现在还作为学生去求学,而且一节课不落,他的好学与执着非常难得。”侯启月回忆说。
2015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将古建彩画课程正式列入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李沙成为该校主讲该课程的第一位教授。这与他对古建彩画的执着、努力是分不开的。
“帮助最大的老师”
回到传统课堂,因材施教是李沙的教学特色。
李沙所带的研究生,既有学艺术出身的,也有纯理科背景的。美术功底好、艺术表现能力强的学生,古建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修养却略显欠缺,于是他就安排研究生提前预习,现场助课。在故宫东华门城楼上的测绘现场,研究生跟本科的学弟、学妹们侃侃而谈彩画背后的美学规律、历史渊源,现场当老师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研究热情。纯理科背景的学生逻辑思维缜密,可美术功底欠缺,又不能短时间弥补,李沙就鼓励他们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做建筑彩画稿,重点从古建彩画结构分析与历史建筑文化内涵方面加以培养。
在他看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要顺其势,才能立其型”。
而在学生的眼中,他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对学术和教学有着执着和热爱,研究中思维缜密、锲而不舍,帮助学生修图时的耐心发挥到极致,与学生谈心后让人如沐春风……“李老师是对我们帮助最大的老师之一。” 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宋文婷如此评价道,这种帮助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贯穿了整个心灵。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5-04-09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