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马卓敏 通讯员 岳晓
南极,一片广袤无垠的大地,冰封肃杀,令人遐想与向往。如果能登上“雪龙”号科考船,像勇敢的战士一样踏上南极,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种荣耀。
而在这种荣耀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难困苦。看了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李传金在参加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任务发回的日记后,记者对南极少了一些莫名的冲动,多了一种感佩与敬畏。
乐在其中
南极,对李传金来说,不是未知与神秘,而是孤单与冷酷。在探索莫测世界之前,李传金要经历的是近乎于摧残的32000海里行程,60余天往返航程中,与其相伴的是彻骨的寒风与恶劣的自然条件。
在李传金的南极日记中,记录了他在南极一次次难以遏制的呕吐,在微弱信号中与家人的短暂“相聚”,因饮食不适导致的胃痛和每每独处时的孤独寂寞。
作为在西北扎根的山东汉子,《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记者眼中的李传金豪爽、沉着,身材魁梧的他言谈举止流露出的是细致入微的处事态度。作为我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和已经起程的第32次南极科考队队员,李传金在“雪龙”号上的主要工作是海水采样和气溶胶膜采样,两项工作都需要过人的体力和耐心。
在第32次南极科考队起程之前,李传金接受了《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海水采样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南极气温低、风浪大,采样人员通常需要身着厚重的羽绒服或防风衣,边克服风浪的颠簸,边冒着危险在船舷上进行现场参数的测定和样品采集工作,晕船呕吐是常有的事。一次取样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甚至更长,考验的正是体力和耐力。
尽管需要面对诸多不利的操作条件,李传金仍然乐在其中。对他而言,海上采样工作是一种充满艰辛而又趣味十足的人生体验。
想家最难熬
在南极,明升体育app考察可谓危机四伏,安全红线是万万不能逾越的。据“雪龙”号随队队员史贵涛介绍,李传金在船上的另一项任务是检查日常冷藏集装箱的温度。“船上不同于内陆,底下是一片湛蓝的海水,如果盛放食物的集装箱发生故障,那么一船人都将面临‘断粮’的危险,情况将是相当危急的,所以传金的任务相当艰巨。”
“其实南极并非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是和企鹅亲密接触,更多的是无时无刻的危机四伏,因为是一片未经开垦之地,所以处处需要周到的考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李传金解释。
对于南极,李传金有太多的故事要讲,太多的话要说。他告诉《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记者,在南极最难熬的不是恶劣的天气,也不是饮食的短缺和工作的劳累与繁杂,困扰他更多的是思乡之情。“因为信号的时好时坏,和家人通话往往是非常艰难的,短暂的‘相逢’之后便是遥遥无期的等待与牵挂。”
在日常工作之余,李传金最喜欢的就是和船上的队友一起唱卡拉OK,同时他也是一位运动兴趣丰富的“种子选手”,乒乓球、篮球、桥牌样样精通。“虽然想家,但人生中能有这样的经历实属不易。”李传金说。
野外才是知识的源泉
李传金之所以能够成为甘肃省唯一一位有资格参加第32次南极考察的队员,除了其作为寒旱所冰冻圈明升体育app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的身份外,更多的是因为其过硬的身体素质。“第32次南极昆仑站预选队员在西藏进行了选拔训练,经过严格选拔和体能测试后他才最终入选明升官网第32次南极科考队。”李传金同事谢爱红告诉《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记者,“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永不知疲倦,为了胜任南极的繁重任务,他特别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每天都会抽出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身体锻炼,这才成就了他的此次南极之行。”
还是在三年前,李传金随明升官网第29次南极科考队赴南极科考,并在南极昆仑站出色完成了冰川学的相关考察任务。对于即将到来的第二次南极科考,李传金在临出发前向记者表示,第二次应该比前一次要轻松,但是科考的工作任务却要比上次重。他表示,此次科考中他所执行的南极夏季科考任务,主要是承担中山站—昆仑站沿线冰川学考察、在冰穹A地区安装一套新的自动气象站及考察沿线自动气象站维护、冰穹A深冰芯钻取作业、上海—中山站航程大气气溶胶采集以及昆仑站气象观测的科考任务。
“其实我愿意去征战南极的另一个目的是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一个好的科研人员如果没有合作意愿,单兵作战,永远不可能取得想要的‘战果’。”李传金告诉记者,他认为,只有在“雪龙”号这种特殊环境中,战斗精神和团队作战热情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这样的经历不多,应该尽可能去磨砺”。
从2004年考取寒旱所的研究生起,李传金的事业始终和野外联系在一起,而他也从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如今,数十次的天山、青藏高原、南北极之行让这个“80后”山东汉子特别感慨:“冰冻圈研究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性格,我的工作属于艰苦环境,所以越是艰苦的地区才越属于我。”
李传金就是这样一位坚守野外的明升体育app工作者,正如他自己所说:“野外才是我知识的源泉,我热爱我的事业。”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6-01-04 第6版 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