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曾在2015年夏天红极一时的歌曲《南山南》再次“唱响”在青年群的微博微信平台,引起了大量的围观与转载,但与之前不同是,这次该歌曲更增添了许多情怀所在。2015年11月6日,北京迎来了初雪,南京却“任性”地过着夏天。当天下午2:46,南京大学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消息:“你在北京的寒夜里大雪纷飞,我在南京的艳阳里四季如春”,并@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还配上了南大仙林校区的晴朗天气和飘雪的北京两张图片。5个小时后,北京大学的官方微博转发回复:“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会记住这跨越南北的美丽”。紧接着,上海交通大学跟上节奏,转发称“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一曲高校版的《南山南》开始有了雏形。随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等众多高校官微紧随其后的将这首“民谣”歌曲延唱了下去,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及点赞。曲子奏到这还只是个开始,2016年1月10日,微信公众号“明升官网青年报官微”整合推出“《南山南》为啥突然火了?哪个高校版最好听?”,将《南山南》的接龙活动推向了高潮,该篇文章中搜罗了以清华大学为首的11所高校改编版的《南山南》的视频,其歌词均为各高校学生所编,字字含情,句句表意,唱出了学生对母校的浓浓情怀所在。
2015年11月6日至2016年1月13日,中青舆情监测室对“高校接龙改编南山南”等相关信息进行监测,共计1005468条,其中微博1004075篇、微信732篇、手机版602篇、论坛49篇、博客7篇、文档3篇。南大“领唱”的微博转发量突破8千次,相关微博话题#高校接力南山南#话题阅读量达到260.4万。高校接龙的《南山南》微信文章阅读超过10万次。
(南京大学首发转发量达到8094条)
(北大5小时候回复南大转发量达到7555条)
“挑逗”清华和北大,谁的点子这么赞?
关于南京大学微博发起歌词接龙的点子,扬子晚报采访到负责打理南大官微的南京大学宣传部老师王叶菲,她介绍到:“用《南山南》的歌词来发这条微博的主意,是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想出来的,正好那天南京的天气特别热,北京却一片白雪,大家的微信朋友圈都被这样的对比刷了屏,于是就在团队的微信群里热烈讨论了起来。”王叶菲介绍说,南大“领唱”《南山南》的主意来自微信的一次议论,“这两句唱词挺适合这样的情景对比,而且北大和清华正好是在北京,于是我们在发微博的时候就@了北大和清华。”至于各高校的大规模“跟唱”,则让南大官微管理团队有些小意外。
名校连连唱,蓝翔不掉链
搜狐网发表《各大高校掀《南山南》改编热网友怒赞蓝翔版》一文,文章说道:“蓝翔技校版的《南山南》,其改编的歌词里面涵盖了学校的校训、地理位置、专业设置等内容,充分体现了蓝翔这所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特色。近年来蓝翔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和“蓝翔黑客”等手机版爆红网络,调侃之余,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正视这座一直走在教育改革创新前列的传奇技校,发现其三十余年办学的文化积淀和创新精神令人称道,在许多网友眼中,蓝翔已不仅仅是一所名校,更是有内涵、有个性、有水平的名校。”最后还附上蓝翔版的歌词“黄河南,影山北,名声扬中外;蓝翔路,东宇街,实业兴国运;志于道,据于德,技能驱创业;依于仁,游于艺,蓝翔英才多。”
高校官微来“卖萌”,放低姿态赢互动
明升官网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副教授冷述美表示,如果一个话题正好对上某个共同点,是很容易引发群聚效应的。像《南山南》这些热门歌曲,关注度本来高。“高校改编这首歌,既应了景,容易让学生有带入感,又能引起他们对歌曲本身的共鸣。”高校官方微博能放低姿态,切合大学生关注点的内容去和他们互动,是一种很好的变化。高校间的互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让各校学生参与其中,还成为各大高校展示形象的方式。他提醒,在合理使用‘卖萌’方式的同时,一些图文表达上应巧妙加入学校的特色。
南京大学手机版与传播学院巢乃鹏教授认为,在互动中,高校官方微博引发了网友的极大关注,评论和粉丝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这说明网友对这种方式的认可。巢乃鹏建议,高校联手“卖萌”时,可以适当加入各自学校的特色和文化内涵,不要为了卖萌而发。
重庆大学手机版学院学生谢林伶:高校官微已经不是传统印象中那么的‘严肃’,过去可能以信息发布为主,现在更多在展示文化内涵。”
西南政法大学学生周厚燕:选择贴近学生的方式去做信息分享,这种运营方式可以提高高校和学生间的互动性,也显得学校萌萌哒。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网友对此事进行了幽默的调侃,表示异地恋,好心疼。
网友“陵游麦冬”:大学之间的感情纠葛,也不是我等凡人看得清楚的。
网友“kkljconan”:“这个世界肿么了,连大学之间都来虐‘单身狗’了。”
一直以来,许多单位的官方微博都较显严肃,除是本单位对外发声的“广播台”外,更是时事政治及重大手机版转载的集散地,高校官微也不例外。但原有的推广模式及风格,越来越难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口味”,因此互动性差,关注度低,宣传推广较弱成为众多高校官微普遍存在的现象。此次歌曲接龙,虽是无心插柳之事,但是从反响程度来说,的确赢得了许多学生、老师及外界的肯定,不仅为学校的才子佳人提供了一次“大秀”的机会,也为学校的宣传推广攒足了掌声,可谓双赢。在“互联网 ”的潮流下,各高校宣传部门如何借此顺水推舟,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青年工作,是这个时代为大家提出的命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