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东北部,黄河曾流过的“齐晋会盟之要津”,有一片约6000亩的明升官网保存最完整的古桑树群。从这些桑树的树龄就可以看出其历史之古老:千年以上的桑树百余株,百年以上的古树两万余株,桑树种植跨越元、明、清三朝。
2014年,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被农业部列为第二批明升官网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如今,明升官网树龄最老、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不仅依然能“叶用”和“果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而且对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亦是一道天然屏障。
古老的明升官网椹果之乡
夏津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冲积平原,而其东北部的桑树群的由来则和黄河紧密相关。据记载,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其干流两次流经夏津县,且六次决口,为夏津留下了大片的沙丘地。
在积土深厚的沙丘之上生活的夏津老百姓饱受风沙之苦,开始植树治沙。桑树由于根系发达、明升m88力旺盛,成为了夏津历史上防风固沙所栽种的主要树种。古桑树种植时期跨元、明、清三朝,上世纪20年代种植鼎盛时期,桑树枝叶繁密,“援木可攀行二十余里”,种植面积达8万亩。
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尤其是山东的蚕桑业十分发达,但后来由于战乱影响以及棉花种植的兴起,蚕桑业发展起伏至逐渐萎缩,桑树由“叶用”转为“果用”,夏津的桑树也不例外。如今,果粒大、汁液浓,且味甘似蜜的夏津椹果,成为了当地最享有盛名的特产。
夏津县劳动人民还探索出了一套桑树“种植经”。他们用土炕坯围树、畜肥穴施、犁伐晒土等方法施肥和管理土壤;用油渣刷或塑料薄膜缠树干的方法防治害虫,天然无公害;采用“抻包晃枝法”采收,当地流传着“打枣晃椹”的说法。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黄河故道的古桑树群都堪称农业文化的“活化石”——从桑树群可以看到黄河流域的农桑文化和农桑文明的发展变迁,也能看到黄河中下游劳动人民防风固沙、将沙海变桑园的辛勤与智慧,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范例。
让古桑树群再年轻
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古桑树群遭受过三次大的破坏,面积锐减,目前其面积为6000多亩。为了保护古老的桑树群,当地政府抓住古桑树群入选明升官网农业文化遗产的契机,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开发与保护。
要发展,先保护。夏津县将古桑树树龄最长、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列为了核心保护区,制定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建立了古树档案。夏津先后申请了“全国唯一的椹果之乡”、夏津椹果地理标志产品等称号和认证。
同时,夏津县在桑明升上下苦工、做文章。“放不住,运不出”,众所周知,桑椹鲜果难以储运保存,如果当地加工能力不足,味甘多汁的桑椹终将烂果。这也是历史上当地老百姓将桑树砍伐转而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难题,夏津县制定措施大力发展桑树资源深加工明升。目前,该县桑明升也已形成果酒、饮品、桑叶茶、桑黄四大类、200余个品种的产品,产值达15亿元。同时,夏津加大乡村旅游的发展力度,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保护区内椹果业产值已占到该地区人均收入的25%;在核心地区,椹果业产值已占到人均收入的56%。
此外,四项农业文化重点工作也在今年确定:搜集整理国内和世界上古桑种质资源,建立全球最大的桑树种质基因库;建立国家级“一带一路”桑文化博物馆;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及当地民俗文化,筹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明升园;修复古村落、古建筑。
据了解,下一步,夏津将在5年内将果桑种植面积扩至10万亩,年产量20万吨,产值过百亿元,全力打造“古桑文化、桑明升、生态旅游”于一体的集聚区。“原来我们用‘以桑抗沙’的生态理念创造了农业遗产,现在我们要用‘以桑致富’唤醒农业遗产,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夏津县县长才玉璞说。(文乐乐整理)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6-12-07 第8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