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没有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市场营销系教师王振江像往常一样在家里摆弄着他满屋子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家里人都说,你就应该跟这些设备过日子”,王振江笑眯眯地告诉记者。
从1987年进入首经贸任教至今近30年,王振江始终钻研在教学一线,但职称却一直停留在讲师层面上。直到2015年底,因为职称评聘制度的改变,他才晋升为全校第一批“人才培养型”副教授,和他一起晋升的,还有本校外语系的青年教师刘欣。
一直以来,多数高校职称评审仍按照一个包含论文、课题的量化指标体系操作,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一些专注于教学,论文和课题成果并不突出的高校教师很难在职称上获得晋升。2014年末,四川大学教师周鼎的一封《自白书》将高校职称评审问题推到风口浪尖。近几年,不少高校都迈开了职称评聘改革的步伐。
2014年,首经贸颁布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教师职务晋升的补充规定》,正式出台“人才培养型”教授的相关评定政策。“人才培养型”教授的评聘虽降低了对科研成果的要求,然而,想要走这一晋升通道也并非易事。
聚“口碑”而成塔
在首经贸,“出色完成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优秀”、“获得‘学评教’优秀教学效果奖3次以上”被设为参与“人才培养型”教授评定的基本条件。
这一条,王振江一点也不担心。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教龄的老教师,他在课堂上深入浅出,激情饱满;课堂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市场营销大赛,多次摘得桂冠。多年前学校还没有多媒体教室的时候,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王振江就开始尝试编写多媒体教案,并自掏腰包购买投影仪。
“那时候,每次拉着行李箱到教室上课,就像个‘逃荒的’”,王振江对记者回忆道。这些付出并没有白费,他发现,利用多媒体及IT技术辅助教学后,教学效果更好了,课堂气氛明显变活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显著提升了。
而青年教师刘欣于2004年进入首经贸外语系任教,虽然比王振江晚入校近20年,但她曾多次获得北京市和校级教学成果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教坛新秀”。课堂上,刘欣会根据每节课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采访、短剧表演、读书分享等活动,并要求学生每天做听力练习、做记录并汇报。她的英语国家概况历来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课。
刘欣说,在备课时,她会糅合文字、图片、录像等形式,力求课堂呈现生动、有趣。“讲伊丽莎白女王时,我会让学生欣赏电影片段;讲美国内战时,我会给他们放纪录片。了解这些‘事实’类的知识只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层次,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动脑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刘欣有着她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
“她备课特别认真,讲课也很细致,每篇课文都有七八十页的PPT,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她还会穿插自己的生活感悟”,2012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李欣对记者说,“在所有的任课老师中,我们给刘老师的‘学评教’分数几乎都是最高的”。
而作为一名从教近三十年的资深老教师,王振江的课堂在首经贸学生当中更是“有口皆碑”。
“王老师是我上过课的所有老师当中讲课讲得最好的之一”,2012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杜世杰十分坚定,“王老师自己有创业经历,讲课过程中会融入很多他自己的注册,非常生动,在他的课堂上,我总能听到自己想学的东西。”
据王振江回忆,学校开展“学评教”活动大概有十年了,他的评分每年都在90分以上,多次获得“教学效果优秀奖”。
“漠视”突袭听课
获得学生的认可只是一个基础条件,按照学校要求,年初提交申请之后,参评老师的课堂就要对全校师生开放,还要随时准备迎接专家、督导的“突袭”。
对于随时可能来临的“突袭”,刘欣显得很“淡定”。“还是像平时一样讲课,不会刻意去做改变”,她表示,老师授课水平如何,学生都看在眼里,自己平时的上课状态就很认真,不需要为了应付专家考评而做“特殊功课”。
“在评聘期间,来听课的老师很多,有学校的领导、老师,也有校外专家”,王振江告诉记者。他认为,这一举措有助于参评老师进一步规范课堂。执教三十年,他仍然孜孜以求,每堂课后他都会与听课的专家、督导进行交流,听取意见,进一步提高自己。
首经贸人事处副处长李玫玉对记者表示,参与评定的专家督导由本校的市级以上教学名师、校内督导和校外专家组成,这些专家将根据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对参评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分,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头衔”变了,初心不变
此次“人才培养型”教授评聘,首经贸一共释放了两个正高、两个副高的名额,王振江和刘欣从近十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顺利晋升副教授。
从讲师到副教授,角色变了,王振江的生活却并没有因此不同。钻研教育理论,编制“学案”,研究最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想方设法提升教学效果,仍然是他最重要的日常“功课”。“昨天一个朋友从国外带回一个新设备,我想用于明天讲课,折腾一天啦,今天刚吃了一个面包”,王振江的痴迷正印证了那句话,“不疯魔,不成活”。
37岁就评上副教授,这在外语系的教师中并不多见。目前,刘欣正在明升官网传媒大学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教学与科研不仅不能割裂,反而应该相互促进”,刘欣说,她希望能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开拓思路、汲取营养,以最前沿的理论和知识反哺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高校而言,科研任务很重要,但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样不可或缺”,首经贸教务处处长张学平说,“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型’教授、副教授的晋升机制,就是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教学活动密切结合,激励教师回归课堂,倾心人才培养”。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龚放表示,职称评聘制度的改革需要因校制宜,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应各有侧重点。科研和论文成果作为显性指标,比较容易衡量,但学生的评价同样非常重要,“一名合格的教授应具备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型、探索型学习的能力,也应具备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研究课堂的能力”。(原标题:回归课堂 首经贸诞生首批“教”出来的教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