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协九大代表、浙江省大众心理援助中心首席专家 |
赵国秋:科研人员心理状况亟待关注 |
|
■本报记者 李瑜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科技工作者也被寄予深深的厚望。然而,在精神世界中,这支生力军却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无往不利,他们所面临的压抑与困惑,正日渐成为阻碍科技创新发展的羁绊。
“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亟待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采访伊始,科协九大代表、浙江省大众心理援助中心首席专家赵国秋便迫不及待地把积压已久的心里话倒了出来。
这份呼吁并非危言耸听。通过对浙江省医师、教师、工程师、公务员等行业、各个地区的几千名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摸底调查后,赵国秋发现,作为堂堂经济大省的浙江,其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比较时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最让赵国秋吃惊的是,在幸福指数方面,科技工作者还赶不上外来务工者。“按理说,科技人员的收入、保障措施等很多条件,都是外来务工者不能比拟的,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颠倒过来的。”
赵国秋向《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记者透露,目前科技工作者的心理疾病处于一种多发状态,主要表现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疑心病等各类心理疾病。
比如,“现在高校中青年科研人员的精神压力就很大。”赵国秋指出,目前青年科研人员的压力主要来自专业领域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
赵国秋说,由于高校考核中对论文发表数量和承担课题属性的硬性要求,使得很多人必须在既有游戏规则中疲于奔命,才能得到高分。“尽管很多青年教师也很优秀,但在某一方面可能就是比不过别人。久而久之,压力就来了。”
不仅如此,大手笔地人才引进政策也让很多人“闹心”。比如,不少本地青年教师看到新引进的学者一来工作就有房有车,而且还拿着非常丰厚的年薪,再联系起自身的状况,很容易产生莫名的挫败感和焦虑。
“如果科研人员是以‘我不是最好,但我会更好’的心态去工作,事业就会健康发展,但如果变成了‘我必须最好’,那就掉进了误区。”赵国秋说。
调查中,更让赵国秋担心的是,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指数居存在走高趋势。“如果科技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失去了兴趣和感情,那科技创新不就沦为一句空荡荡的标语了吗?”
不仅如此,职业倦怠也会成为心理疾病的可怕推手。资料显示,全国心理疾患的发生率是13%~15%,这个数字已经远高于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疾病,仅次于高血压。
“科研人员的心理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为此,赵国秋提出了三点对策:首先,要从教育指导的角度出发,让科技工作者从健康认知层面进行自我调整。其次,需要建立心理健康的预警机制,来完善健康服务的内容。最后,推动科技工作者心理阳光工程,设立专项研究项目,对科技人员心理干预技术的适用性、有效性展开进一步论证。
“要让科技工作者真正发挥作用,先得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充满阳光。”赵国秋说。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6-06-02 第4版 科技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