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芸 赵芝俊
近日,笔者对北京、杭州、青岛、郑州、成都等5城市蜂蜜市场2012~2015年跟踪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蜂蜜市场价格呈现以下三大特征:蜂蜜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产量少、蜜源稀缺的巢蜜、中蜂蜂蜜、椴树蜜、荔枝蜜等品种上升幅度最大;同种蜂蜜产品城市间价格差异大,平均差异率已达13%,远远高于城市间地区食品价格差异;国产普通蜂蜜与进口蜂蜜价差逐渐拉大。
蜂蜜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生产成本逐年上涨。明升官网蜜蜂饲养方式主要有定地和转地两种,转地放蜂追花夺蜜,产量高,但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根据蜂明升体系经济岗课题组在全国13个省开展的蜂产品生产固定观察点数据,目前养蜂主要成本包括蜂饲料、蜂药、蜂机具、蜂种、雇工、运输费用。转地放蜂模式蜂饲料成本与运输成本在总成本的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两项成本占总成本的80%左右。养蜂业机械化水平不高,转地时蜂箱还靠简单的人力搬运,雇工成本也随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而上升。
其二,国内外需求快速增长。北非、亚洲和东欧地区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均需求潜力大,进口需求强烈。而国内对蜂明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2015年,我国蜂蜜产量为50万吨,出口11万吨,国内消费量约35万吨,是2001年国内销售量的2.4倍,人均消费量已达250克以上,十多年间翻了一番还多。在出口贸易壁垒和内需扩大的双重作用下,蜂蜜内销比例逐年增长。按照内销比例75%估算,到2020年我国蜂蜜消费量预计超过45万吨,蜂蜜供需将保持紧平衡状态,价格将呈现逐年攀升态势。
从近年蜂蜜价格走势来看,蜂蜜的市场价值越来越趋向于保健功能的显效性,也就是说蜂蜜的保健功能已经体现在其商品价格中。然而,由于蜂蜜中80%以上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用其他糖类造假或以次充好的浓缩蜜、指标蜜(指符合国家蜂蜜检测指标的勾兑假蜂蜜)不易被消费者辨别,因此成本低廉的伪劣蜂蜜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严重冲击了正常的蜂蜜市场。
笔者认为,探讨蜂蜜价格定价策略关键在于建立从原料蜜收购到终端市场优质优价的政策,使蜂农(生产者)和厂商(蜂产品生产企业、零售商)达到合理的利润最大化,并将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提高消费者对蜂蜜保健功能的认知度。
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建立从原料蜜收购到终端市场的优质优价机制。根据蜂明升体系经济岗课题组数据,原料蜜收购价格每波美度相差500~2000元/吨,但是当前收购价格差异仍不能覆盖因生产高浓度蜂蜜而产生的产量损失,在目前的价差下,蜂农生产优质蜂蜜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对蜂蜜产品的质量认识模糊,无法鉴别高品质蜂蜜与低浓度、未成熟蜂蜜,导致劣质蜂蜜在市场上流通。政府应采取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手段帮助消费者鉴别优劣蜂蜜,可将蜂蜜中的重要指标标注在蜂蜜产品的显著位置上。
其次,建立产品信息透明机制。蜂蜜产品信息透明,是政府采取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手段帮助消费者鉴别优劣蜂蜜的突破口。首先应该规范标注的标示信息,尽可能多地反映蜂蜜的生产地、包装地、生产方式、蜜源种类等信息。由于蜂蜜产品的特殊性,可进一步明确标注和区分原料蜜产地和包装地。由于蜂蜜产品的活性决定了其品质的不稳定性,在制定政策时,政府一方面可以鼓励生产企业将蜂蜜的蔗糖含量和淀粉酶值公布给消费者,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农产品溯源系统,将蜂蜜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信息记录,形成完整的可追溯体系。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确保标示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其次,规范蜂蜜商品标注,杜绝蜂蜜膏、蜂蜜胶、女人蜂蜜、老人蜂蜜等不规范、易误导消费者的商品标示,明确蜂蜜产品的基本理化指标。
最后,提高消费者对蜂蜜保健功能认知度是营销的关键。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时,对蜂蜜保健功能的认知水平影响其支付意愿,认知和支付意愿成正相关关系。消费者在最初购买蜂蜜时,由于对产品缺乏了解,支付意愿较低,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品尝体验后增加了对产品的认知,了解了产品的保健功能,支付意愿随之提高。同时,蜂蜜的保健功能促使消费者在心理上将其与普通农产品区分,提升了预期价格,在消费习惯逐步形成后,消费者支付意愿趋于稳定。
(作者单位:明升官网农业明升体育app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6-06-15 第5版 农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