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斌: |
台风预报仍缺少大数据支持 |
|
■本报记者 马卓敏
今年第4号台风“妮妲”于8月2日在深圳登陆。其实早在8月1日,深圳市气象台就将全市台风橙色预警升级为红色,进入台风特别紧急防御状态,而这次预报就有来自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气象大数据的技术支持。此次预警虽及时,但也有人发出了台风预警过度的质疑。
如今,气象大数据是否已广泛流行于台风预报领域?它能否帮助人们做好台风的精准预测?又该如何避免台风预警过度?对此,《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斌。
据王斌介绍,目前我国的台风预报一般情况下并非采取大数据预报方式,而是较为流行的台风模式预报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把大气运动的方程写成程序,从某一个初始时刻出发,预报未来几天的台风情况。
“现在一般采用模式预报预测台风,其实模式预报和数据结合得还是非常紧密的,因为没有初始数据是不能进行准确预报的。”但王斌也强调,现在全世界的台风预报还都达不到精准预测水平,其预报误差虽然越来越少,但由于存在最低气压、最大风速、降水量等三个强度预测上的难点,还是做不到“百发百中”。
王斌认为,台风预测完全靠大数据也无法达到精准预测。“现在无法达到精准预测,除了缺乏数据外,台风中心的一些具体细节和结构人们还无法探测到,即使是卫星探测到的云系,里面包含的温度、气压、水物质分布如何,仍旧是难题。”但另一方面,他认为现在要想精准预测台风还需要更多数据的支持,我国这方面的建设仍非常缺乏。如今即使使用大数据,也不是通过实际观测到的模式预报形式,而只是一种推测手段,气象大数据对提高预报准确率的直接贡献相对有限。
王斌表示,现在我国开展的最先进的台风精准预测主要还是气象台,而台风主要是由中央气象台进行预报。“我们的台风预报需要很多初值,然后再做平均来减少误差,现在总的来说进步是比原来大了,目前在24小时以内是可以达到预测几十公里内的台风水准,而以往都是上百公里,如今已经缩短了很多。”
而对于此次“妮妲”的预警是否过度,王斌认为,根据卫星云图等相关信息在临近的几小时之内作出判断,往往还是比较精准的,而如果是提前几天,就会有比较大的误差。“预警往往就是根据一两个小时内的判断作出来的,有时候也要不断地进行修正,比如台风改向。相应的预警过度还是可以避免的。”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6-08-11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