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明新风导航治黄科研 |
黄河水利明升体育app研究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巡礼 |
明升手机版(明升官网)郑州讯 (记者史俊庭 通讯员李银鸽 赵何晶)秋雨过后,阳光洒满了黄河水利明升体育app研究院的院子,白墙红瓦在蓝天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绿油油的树叶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水滴,一幅幅宣传栏里的书画作品散发着气韵深厚的馨香,一阵清风袭来,醉人的花香萦绕身边……处处整洁有序,处处温馨和谐,处处文明有礼,一幅欣欣向荣的画卷在记者眼前铺展开来,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黄河水利明升体育app研究院持续开展的省级精神文明单位连创活动。
近年来,黄河水利明升体育app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不仅将提高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力以赴,更将这一项工作当作一次实现单位凝聚力的良好契机,全方位提升自身文明建设,更好地适应治黄新形势、新要求的新常态。
为此,他们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写满文明新风的答卷。
理念渗透 文明与治黄的合唱
成立于1950年的黄科院是明升官网水利系统四大非营利科研单位之一,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河流泥沙研究为中心,以水土保持和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研究为重点,以工程力学、水资源、防汛抢险技术、灌溉工程技术和高新工程技术为支撑的学科体系,为治黄中心工作发挥着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
多年来,黄科院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院里重点工作,将精神文明创建氛围融入科研工作中,逐渐形成了文明创建与治黄科研互为推动的良好局面。
黄科院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加强廉政教育,将干部轮训作为一种常态;邀请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给全院的干部职工讲课,使思想道德水平和科研素质同步提升。在精神文明的引领下,近年来,黄科院获得多项国家自然明升体育app基金、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和黄委资助在内的多项研究与开发项目,同时斩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奖项。
黄科院不断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打破固有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产学研管用”相结合的优势,积极与国内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合作,聘请王复明等多名院士和知名教授专家来院工作。作为主要发起人与郑大联合申报“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该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由科研领军人才、国内外知名专家、相关企业技术骨干组成,围绕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灾变机理、检测监测、非开挖快速修复材料、技术与装备三大主要研究方向组建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
黄科院充分利用自身水利科研优势,为行业技术规程的制定出谋划策。近期,黄科院作为主要参编单位,编写的多项水利部行业标准、规范先后颁布实施。
另外,在重大工程论证方面,如国家172项重点水利工程之一的黑山峡河段功能定位、每年的风沙入黄量、水沙变化因子及变化趋势,以及在新的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改造和滩区治理方案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科研立项,用成果说话。黄科院始终保持“产学研管用”为一体,为治黄现代化充当谋士,以科研新风引领治黄工作再攀高峰。
初心不改 治黄精神继续传承
“科研工作者必须对研究对象有深刻的感情,才能投入热情和经历,将科研做到极致。”这是黄科院副院长姚文艺几十年科研工作的切身体会。
在黄科院的办公大院里,一面独特的文化墙特别引人注目。文化墙设计选景自壶口瀑布,黄河奔流不息、气势磅礴、不折不挠的气势扑面而来,也见证了黄科院治黄科研工作者们对黄河的热爱和付出。人民治黄70年以来,多少令人敬仰的治黄明升体育app家们为治黄事业奉献出了青春和智慧。如今黄科院的科研人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目前,全院共有职工4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5%,35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中原学者”、水利部水利科技英才、河南省优秀专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称号;先后有20余人分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及水利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为引导治黄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少走弯路,黄科院经常邀请治黄老专家给大家讲课,赵业安是给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位前辈。黄河泥沙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水利系统特等劳模赵业安,身患癌症45年,他从死神手里一点点抢夺时间,奔波在黄河两岸,刻苦钻研治黄业务,热情支持青年同志工作。年近耄耋,仍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委委员、黄河水利明升体育app研究院顾问、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等职,依然为黄河治理开发的问题思考、奔波。他曾说:“治理黄河是一项值得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但只要活一天,我就要为黄河事业干一天,拼着命也要走完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走的路。”治黄前辈们为黄河梦奋斗不息的人生轨迹,深深感染着今天的治黄科研人员。
2014年度“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恩慧,是治黄科技工作的领军人才,服务于黄河治理与开发事业多年,在治黄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解决了不少治黄关键技术问题,其成果直接服务于治黄实践。
姚文艺入选2016年度“中原学者”,对于很多人来说,姚文艺及其团队取得的成绩已经相当出彩了,但他却常说,这点成绩不值一提。近几年,他把目光投向了被称为“地球生态癌症”的砒砂岩地区的治理,誓要将那光秃秃的地貌换上绿色。
从他们身上可以深切感受到对治黄工作的认真和热情。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老一辈治黄科研人勤勉敬业、创新实干,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周围的新一代青年治黄科研人。他们继承了治黄工作者一贯的传统,肯于付出,敢于担当,对黄河科研工作拥有极大的奉献精神。
采访当天,一场暴雨袭击郑州,路上行人都往家里冲的时候,申震洲却匆忙赶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的“模型黄河”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和数据收集,他说水土保持试验难得遇上这样的大雨,不能错过。申震洲是黄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一名“80后”工程师,也是砒砂岩项目团队的主力队员。2015年,为了及时收集数据,进一步加深对砒砂岩项目的研究,申震洲在鄂尔多斯地区一待就是几个月。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床,自带干粮前往砒砂岩示范区,一般到晚上8、9点才能回到住的地方,还要及时对白天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根据当地情况,实时修改实施方案。
对于这样的工作条件,申震洲并没有丝毫抱怨,他告诉记者,长期与病魔作斗争的赵业安还在为黄河治理开发的事情出谋划策;每次在艰苦的环境里进行野外考察时,年近60岁的姚文艺副院长,仍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自己作为年轻人更没有喊苦、喊累的资格,一定要更加努力做出成绩。或许正是这样代代传承的精神,和对治黄事业的无限热爱,使得一代代治黄科技工作者不辞辛苦,为治黄事业无私奉献。
融合发展 与地方携手并进
精神文明建设不是自扫“门前雪”,而是在积极参与城市公共文明建设中体现社会责任。黄科院立足区位优势,明确发展定位,积极融入地方发展,以黄河科研强项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在自身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主动承担起融入和推动地方发展的责任。
1999年10月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改变了进入下游的流量过程及水量分配,中小流量过程持续的时间更长。在长期中小流量持续冲刷下,黄河下游河道畸形河弯频繁出现,河势发生明显的上提下挫现象,防洪压力增大。2002年,江恩慧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始系统研究小浪底水库运用以后游荡型河道进一步整治的理论、方案及实施问题。黄科院等单位研究揭示了“河性行曲”和“大水趋直、小水坐弯”等河势演变规律,提出了“分段整治、突出‘节点工程’、实现游荡型河道整治的有机统一”的整治新思路,建立了整治工程设计指标体系、工程具体布置方案以及近期实施意见。该研究成果除直接应用于新一轮黄河游荡型河道整治外,在黄河宁蒙河段、渭河、沁河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研究、规划及实践中也得到推广应用。理论成果在多所高校“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博士、硕士教学中得以应用,并分别被纳入新修订出版的《水工设计手册》及即将修订出版的《泥沙手册》。
黄河有多少水、多少沙?这个问题是决定治黄方略的首要问题。因为沙多水少,黄河下游善淤、善变、善徙,每有洪水,常常引起大灾,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然而,到了21世纪,黄河的水沙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来沙量由“每年16亿吨”减少至每年2亿到3亿吨、2014年和2015年甚至只有0.69亿吨和0.53亿吨,黄土高原很多河流的来水量也大幅度减少。是什么原因导致黄河水沙形势发生如此巨变?未来黄河还会有多少水沙?以“减淤”为主线的黄河治理方略是否需要调整?这些问题是近几年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黄土高原向所有水文泥沙研究者提出的挑战。研究这个问题黄科院义不容辞。在黄委副总工刘晓燕的带领下,通过“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科院和国内众多明升体育app家共同合作,经4年多的艰苦努力,得到了更为扎实、可靠的基础数据。
黄河下游河道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洪灾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近年来,人类防洪减灾思路由“防御洪水”转向“洪水管理”。为了直观反映地区洪水风险信息,有效减少和规避洪水风险,黄科院防汛所开始了黄河流域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工作。防汛所研究团队开发了“黄河下游洪水风险图信息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里,点开一个地标,就能清楚看到其在不同洪水方案下的淹没范围、淹没水深、洪水流速、到达时间以及淹没历时等风险要素信息和洪灾损失信息。记者看到洪水演进动画生动且直观,防洪工程、防汛物资、专业抢险队伍、洪灾损失查询与统计等信息也能够详细显示。黄河流域洪水风险图将涵盖整个流域,可以更好地为防汛决策和编制防汛预案提供服务,为流域防洪减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黄河下游滩区是黄河行洪、滞洪、沉沙的重要区域,也是滩区百万群众赖以生存的场所。201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手机版中提出,对具备条件的黄河滩区群众实施扶贫搬迁。但是,滩区群众扶贫搬迁后,滩区土地是否可以利用,如何利用?是流域机构将面临的决策问题。黄科院在广泛调研并全面掌握典型滩区风险划分、区域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以及滩区土地管理现状基础上,选择群众已撤出的典型滩区,明升体育app模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下游河道防洪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滩区土地利用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在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满足河道管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扶贫搬迁滩区土地利用进行指导和规范,给流域机构决策提供了可信赖的技术支撑。
以人为本 关注职工生活
科研院所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是人才。黄科院在大力支持职工科研工作外,也非常关心大家的生活。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改建食堂,并对办公大院进行绿化美观;积极组织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响应黄委“纪念人民治黄70年”活动号召,开展征文、摄影比赛等活动,给职工们创造更多展示个性的平台。
黄科院的办公楼多是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楼,食堂也比较小,给职工就餐造成困扰。2016年初,黄科院本着节约、实用、美观的原则,对旧试验厅进行改造,打造出了全新的食堂,并于今年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而且还专门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对外聘请川菜厨师和面点师,丰富了食堂的饭菜品类,现在每天在食堂就餐的人次达到300多位,职工们纷纷为新食堂点赞。
2015年8月的一天,河南电视台8号演播厅,座无虚席。一场激烈的脑力对抗赛正在上演。杨勇、田世民、吕锡芝3位由黄科院派出的博士团,经历了初赛、复赛,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顺利来到了河南省战略知识纲要竞赛的决赛现场。为了充分展示治黄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他们积极备赛,一遍遍地研读《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果然在决赛中势不可挡,开启了通关之旅,最终斩获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参加比赛的田世民则坦言:“这次比赛是院里选中了我们3个,但其实换了其他人也都一样,大家都会为了黄科院的荣誉而战。”文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良好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对于一个单位、一个系统来说,则是团队精气神的集中体现。这一点,他们无疑诠释得很好。
黄科院还积极开办道德讲堂、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参加省直文明办举办的健步走活动、“三八”妇女节组织女职工出游、“六一”儿童节为职工子女举办艺术作品展、发送购书卡等活动,为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养和身体素质,丰富职工生活提供多样的机会。广大干部职工在享受到黄科院关怀的同时,也积极参与义务植树、义务献血、交通执勤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单位文明程度。
扶贫济困,践行友善。黄科院积极响应黄委对口帮扶工作精神,院领导带队赴对口帮扶单位深入调研,找准问题,从技术帮扶、项目帮扶、人才帮扶、基础帮扶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帮扶工作。民盟黄科院支部还资助山区贫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都会为学生送去生活、学习用品,并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进行面对面交流、辅导,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来自资助者的关爱,让稚嫩的童心懂得尊重与感恩。
黄河宁,天下平,黄科院全体科研工作者矢志不移的为实现黄河长治久安而不懈奋斗着。这正是黄科院文明创建成果最具象的体现。“精神文明”不是“虚化”的概念,它渗透在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路漫漫其修远兮,黄科院干部职工表示,将会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出发,继续保持与时俱进的热情和持之以恒的执着追求,不断提高治黄科研水平,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激发职工活力,努力把黄科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