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升官网本科教育质量手机版:我们离一流本科还有多远 |
|
一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压舱石”,是提高和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立本强基工程,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特征,一流本科教育必须有一流的育人理念,一流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一流的师资,一流的专业和课程,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流的管理和质量保障,同时需要有一流的质量文化。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明升官网本科教育质量手机版》,这是我国首份专题性的本科教育质量手机版。手机版聚焦“本科教育”这一高等教育质量的着重点和发力点,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全面回顾我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精确研判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准确分析影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展示了我国本科教育与世界一流本科教育之间的差距,以此为我国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引导大学重新回归人才培养本位。
一、本科教育做大做实
回顾过去十年,我国本科教育无论从规模还是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达到2596所,普通本科高校达到1237所,本科院校成为高校增长最重要的主力军。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规模405万,在校生规模突破1613万,普通本科毕业生规模突破374万,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数据显示,2005-2015年十年间:
本科院校数量持续增加,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向高位平移。普通本科高校从701所增长到1219所,增长率73.9%。本科高校与专科高校占比从39.1%与60.9%分别调整至47.6%与52.4%,普通本科高校数量已逼近专科高校,占到全国普通高校的半壁江山。在高校层次结构变化同时,高等教育办学格局也从单一走向多元,民办高校异军突起,成为高校增长的重要生力军。民办高校从250所增加到733所,民办高校占普通高校比例从14%增加到28.6%,其中民办本科高校数量增长最快,从27所增长到423所(含275所独立学院),截至2015年,民办本科高校已占据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数量的34.7%。
本科教育在学规模平稳发展,教育公平进程加速。全国本科招生数(含成人和网络教育)从352万人增加到566万人。在本科招生结构中,普通本科招生占近70%,网络本科和成人本科招生占30%。普通本科招生数占高考录取人数比例从46.9%增加到55.6%。普通本科教育在缓解高考压力,实现广大人民上大学的愿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校在校生结构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从1562万人增加到2625万人。其中,普通本科在校生数从849万人增长到1577万人,所占比例从54.3%增加到60%,本科生规模已经超过专科生,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
本科毕业生数稳步增长,人力资源供给充足。努力把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任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本科招生和办学规模扩大,本科毕业生持续稳步增长。全国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从1613人增加到2524人。全国本科毕业生(含成人和网络)从241万人增加到520万人,其中普通本科毕业生数从147万人增长到359万人,十年来本科累计毕业生达到2853万人,相当于增加近三年的城镇就业人口。本科毕业生占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比例从22%增加到47.2%。,本科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新增人力资源的最重要发动机,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本科专业结构日趋优化,经济社会适应性向好。过去十年,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为经济明升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全国本科教育无论从招生结构、在校生以及毕业生分科结构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分科类招生结构看,管理学、工学、艺术类专业招生数占比呈上升趋势;外语、法学、理学以及师范类专业招生数占比呈下降趋势;文学、历史学、哲学、农学、明升手机版类专业招生数占比基本不变。招生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工学(34%)、文学(19%)、管理学(18%)。从在校生结构看,工学、文学、管理学、艺术类专业在校生呈上升趋势;师范、理学、外语、法学类专业呈下降趋势;明升手机版、教育学、农学、历史学变化不大,哲学类专业趋于边缘化。在校生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工学(33.3%)、文学(18.8%)、管理学(18.5%)。从毕业生结构看,工科类专业略有下降后又回升,并始终维持在30%以上的比例;文学、管理学、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呈上升趋势;师范、理学、法学、农学类专业呈下降趋势;明升手机版、教育学、历史学、哲学专业基本维持不变。
二、教学条件大盘点
为本科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是建设一流本科的基本保障。我国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大幅加大投入,高等教育经费持续增长,高校基本建设得到了根本改善,有效支撑了本科人才培养。手机版从教学条件尤其是教学经费、师资队伍、课堂教学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本科教育质量状况。
盘点一:教学条件怎么样?
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保障教学建设先行地位。截至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支出18144元,是2005年5376元的3.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2%。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财政公用经费支出8280元,是2005年2238元的3.7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4%。
教学经费占教育经费超1/3,保证日常教学基本运行。根据2015年全国900余所普通本科高校教学状态数据监测显示,各校累计教育经费3578亿元,其中教学经费累计1239亿元,教学改革专项经费221亿元。校均教育经费为39403万元,其中教学经费13647万元,教改专项经费2432万元。普通高校教学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比例平均为34.6%,其中“211工程”高校占比最高,之后依次是独立学院、普通老本科高校、“985工程”高校和新建本科高校。
此外,在建筑用房和办学空间、固定资产总值、图书文献、校园网络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本科教学条件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生均水平低、内涵建设亟需充实,信息化水平低、难以有效支撑教育教学改革,建设设计理念滞后、“以生为本”尚未得到充分体现等等。
盘点二:师资队伍知多少?
教师数量持续增长,生师比达到合格要求。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一流本科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从数量上看,1995-2015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教职工总数从106.5万人增加到236.9万人,跃居世界第一。1999年扩招后高校生师比迅速攀升的现象得以缓解,从2006年至今,全国普通高校生师比保持在17.5左右,总体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合格要求。
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高,研究生学历比例超过一半。2010—2015年短短五年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从20万人增加到33.8万人,具有硕士学位人数从46.3万人增加到56.9万人,具有硕、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从48%增加到58%,“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具有硕、博士学位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88.9%和87.2%,接近发达国家高校平均师资水平。
职称结构不断优化,中高级职称占据较大比例。全国普通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数从52.6万人增加到65.9万人,比例增长了3.6个百分点,中级职称人数从51.7万人增加到62.8万人,比例增长了2.3个百分点,“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均超过60%。
此外,在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也进步显著。可以说,我国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能够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但从未来发展看,师资队伍仍然是制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瓶颈。以生师比为例,对照世界各国高校生师比平均水平,2010-2014年全球高校生师比从16.6下降到15.6,OECD成员国高校从14.7下降到14.6,欧盟各国高校从14.5下降到11,相反明升官网高校从却从17.3增加到17.7。所以,无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明升官网高校的生师比总体仍偏高,结构和教学水平也需要优化和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盘点三:课堂教学说喜忧。
加大课程开发力度,课程资源满足基本教学需求。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累计开设课程101万余门。其中“985工程”高校校均开课3057门,“211工程”高校校均2284门,普通老本科高校校均1837门,新建本科高校校均875门,独立学院校均769门。从生均占有课程数看,各高校生均占有课程门数平均为0.09门,占有课程门次数平均为0.25门次。“985工程”高校生均占有量为0.13门(0.31门次),其余类型高校为0.11门(0.28门次)。从开课的比例结构看,各高校开课门数中,专业课数量占比达到87%,公共必修与公共选修课占比分别为7%和6.4 %,仅“985工程”高校公共选修课占比达到10.7%,这说明我国本科高校总体上仍沿袭了较强的专业教育模式。
加强课程师资配备,巩固教授上课制度,引导教师投入教学。在国家系列文件的指导下,各高校纷纷出台政策,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刚性要求,夯实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根据2015年全国787所高校教学状态数据监测显示,各高校累计投入教师686554人参与课程教学,其中专业课累计投入456656人(占全部任课教师 数66.57%),公共课累计投入229298(占全部任课教师数33.43%)。其中教授84657人,副教授186565人,教授占任课教师比例为12.3%,副教授占比为27.2%,副高以上占比达到40%,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
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大改革。课堂质量是课程质量的集中体现。“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下,特别是在慕课、在线学习等新兴学习形态的冲击下,各高校采取多种举措,鼓励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有力地夯实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开展小班化教学,加大慕课建设步伐,推动优质课程共享等等。
强化课堂质量评估,初步建立起评价机制。各高校积极实施了课程质量评价,形成了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质量评价制度。根据2015年924所高校教学状态数监测显示,95.8%的高校(885所)实施了学生评教,76.7%(709所)实施了同行评教,82.5%(762所)实施了专家评教。从评教课程覆盖率看,学生评教覆盖了92.5%的课程,同行评教覆盖率68%,专家评教覆盖率48%。校内学生评教优秀率达到76%,优良率达到97%;校内同行评教优秀率达到67%,优良率达到95%;校内专家评教优秀率达到48%,优良率达到91%;校外专家评教优秀率(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数据统计)达到35.8%,优良率达到78%。
尽管取得了诸多进步,但是同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相比,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总体状况仍存在不少令人担忧之处。例如,大班上课现象仍比较普遍,课堂教学“单声道”现象还未得到根本扭转,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迟缓,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评价的多元性和信效度还需要提高等等。
三、创新创业教育话长短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推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短短几年内,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迅速开展起来,有力推动了高校综合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
以大协同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这一主题,国家实施“卓越计划”(包括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手机版传播人才、卓越农林人才、卓越医生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包括“科苑学者上讲台”“重点实验室开放”等10个子计划)等系列人才培养教育计划,积极推动高校开放办学,引进校外优质资源,不断破解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高校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建立了协同育人新机制。
以大教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与热情。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各高校通过深明升手机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学科交叉、拔尖计划、小班授课制、转专业等个性化教学改革,解决了过去单一的人才培养,有效激发学习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学生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以大平台构筑实践育人环境,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各高校大幅度强化实践教学份量,深度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份量得到大幅强化,实验教学体系更加健全完整,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实践教学场所得以深度开放,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互补充的实践育人新体系。以实践教学学分为例,根据2015年823高校教学状态数据监测,各高校专业总学分平均为164,集中实践性教学平均学分为29,占比17.8%。其中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学分占比达到20%,高于其它本科院校,体现了其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鲜明特色。
以大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全国各本科高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实践教学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举措,包括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政策支持、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等等,取得了良好成效。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起步晚,系统性、整体性还不够,良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还未完全建成。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耦合不紧密,创新创业教育相对局限于学校内部,与社会生产管理对接不够紧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配套以及环境支持亟待完善。
四、质量保障谈优劣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明升m88线和永恒主题。“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制定一系列提高质量的政策指导意见、采取本科教学评估等手段,全国各本科高校基本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加快推进“管评办”分离,创新高校质量监管新方法。在国家“管评办”分离政策推动下,各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教学评估、教学状态数据监测、年度质量手机版公开等多元化举措,加强了高等学校质量管理的宏观调控,有效促进高校质量管理方式转变。数据成为宏观质量监测的主要手段,教学评估成为提高质量的重要抓手,社会参与成为质量保障的新形式。
完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探索内部质量保障新机制。在各类外部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的推动下,各高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积极探索内部质量保障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高校内部质量监控体系。质量监控组织趋于专业化,质量监控手段趋于多样化,质量评价明显转向关注学习效果。
倡导教学质量文化建设,营造重视本科教育新生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本科教育质量是一所大学的基本常识,也是大学文化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国各高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对本科教育的领导,倡导追求卓越教学的质量文化,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巩固和夯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育投入的先行地位和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
推进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新水平。为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各高校全面加强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富有朝气,爱岗敬爱、乐于奉献的教学管理队伍,在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的数量规模、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有力地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高校质量保障经历一个从外部推动到内部驱动的转型发展过程,高校质量保障在实践探索中也形成了一些新的方法、手段,一些新的质量保障理念也不断深入、普及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相比,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与高等教育改革还存在不相适应,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性、体系化、明升体育app性不够,质量保障制度政策落地不够扎实,反馈持续改进机制不健全,高校质量保障的主体责任、质量意识和文化仍有待加强,社会用人单位、企业、行业参与质量保障上更是没有充分的介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发展仍不够成熟,真实性和可靠性偏低。
五、吹响明升官网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
展望2030,对于如何建设明升官网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手机版也开出了“药方”。一是贯彻“立德树人”总要求,实现本科教育目标的三个战略性转变,包括向素质性目标转变、向主体性目标转变、向培养具有全球责任的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目标转变。二是确立“教学学术”理念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通过制度重建营造重视教学学术、重视教学中心地位的学校氛围与环境。三是聚焦学生和学习,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在落实落细等方面精准发力。四是切实加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改变以明升体育app研究和学科建设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突出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学校管理制度中的中心地位,使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工作成为“硬通货”,从根本上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彻底解决科研排斥教学甚至压制教学的问题。五是注重质量文化建设,形成“内源性”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内生机制,形成自下而上重视本科教育教学的动力,改变单纯依赖自上而下行政驱动的局面,是我国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中之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