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第三届“我为家乡测河流”大学生环保公益实践活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检测、调查样本显示,抽检水体超过60%仍处于黑臭状态,甚至一部分河流陷入了“越治越臭”的怪圈。
黑臭水体是公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环境生态问题。今年年初,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了“城市黑臭水体挂牌督办名单”,要求上榜的水体必须在年内完成治理。该活动从今年4月开始,面向全国征集大学生志愿者,在环保部明升官网环境监测总站相关专家的指导下,今年7月至9月奔赴全国各地对名单中的黑臭水体进行实地检测,以公众参与的方式,用大学生的视角,直观记录了我国黑臭水体治理的现状。
58名大学生志愿者按照环保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要求,对照“名单”,从205个水体中筛选检测了全国16个城市的59条河流(湖泊),取得900多张调查问卷,67份检测记录。
本次收到的59份有效检测记录中,“无黑臭”的为38份,占比约为65%;“轻度黑臭”的为17份,“重度黑臭”的为4份。也就说,显示为黑臭的有21份,占比约为35%。回收的91份问卷中,显示为“黑臭”的共计60份,占比约为66.2%;为“无黑臭”的31份,占比约为33.8%;“黑臭”的问卷中,有50份总体上认为单季节有黑臭,即一般为夏天或秋天发生黑臭现象。
该项目负责人李乃麟表示,通过仪器检测和问卷调查综合的结果来看,超60%的抽测水体仍为黑臭状态;部分河流水体陷入越治越臭的怪圈;政府官方通报过于乐观,与实地调查有一定出入。
李乃麟表示,黑臭水体治理进度缓慢,甚至“越治越臭”的问题依然很严重。即使部分河流经过持续治理水质已经在好转,但离真正恢复河流生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