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因剪刀”花落布罗德研究所 |
美专利商标局裁定基因编辑技术专利归属 |
2016 年12 月,加利福尼亚大学与布罗德研究所的代理律师在3 位法官面前进行了口头辩论。图片来源:Dana Verkouteren
本报讯 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日前裁定,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同创建的布罗德研究所可继续保有此前获批的“基因剪刀”CRISPR技术专利—— 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然而加利福尼亚大学表示可能会对这一裁决进行上述。该校于去年提出,布罗德研究所的这项专利借鉴了它的研究成果。
最新的裁决意味着这项举世瞩目的专利争夺战基本尘埃落定,美籍华裔明升体育app家张锋的研究团队保有了CRISPR的关键技术专利权。
2月15日,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3名法官作出法庭裁决,认为布罗德研究所在2014年获得的CRISPR的技术专利权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交的专利申请是不同专利,前者不受后者专利申请影响。
2012年6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明升手机家Jennifer Doudna等人首先在美国《明升体育app》杂志上在线发表了有关CRISPR技术相关论文,并在此之前1个月率先提交专利申请;而布罗德研究所的张锋等人后来居上,虽然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晚了一步,但他们首次证明CRISPR技术能应用于人类细胞的基因组,获得了CRISPR技术的第一个专利。
但Doudna等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研究在CRISPR技术中涉及的范畴更广泛,对这项技术的研发具有奠基意义,因此布罗德研究所获得的专利不应被授予。而张锋一方则认为,Doudna等人提出的是不同的专利声明。由此,美国专利商标局2016年决定展开进一步调查,重新评估CRISPR专利归属。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5日发表声明称,他们将可能继续上诉。布罗德研究所则表示,法庭裁决确认了两方申请的专利不同,互不侵权。
其实,基因编辑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但相比此前的技术,2012年诞生的CRISPR技术具有成本低、易上手、效率高等优势,使得对基因的修剪改造“平民化”,因此风靡整个生物学界,它又被形象地称为“基因剪刀”。
众所周知,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呈螺旋互绕的双链结构。在DNA链条上,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像人们编辑文字那样修改DNA链编码,由于对DNA链有剪断操作,“基因剪刀”是形象的说法。
操纵基因即可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剪刀”可能带来深远影响。理论上,基因编辑可改变特定的遗传性状,因而可用来“改造”胎儿,让其不再携带家族遗传的缺陷基因或致病基因,但同时也引发对“定制婴儿”等伦理问题的担忧。
由于基因编辑技术尚未成熟,一些人担心,基因编辑过程中一旦出现微小错误,将可能在人类基因库中留下长久后果,因而对这项技术充满恐惧。另一些人则担心在社会层面引发问题,比如可能对优生造成影响。
不过,多国明升体育app家已开始积极探索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目前全球最流行的“基因剪刀”是2013年兴起的CRISPR-Cas9技术,主要发明者之一是出生在明升官网石家庄的美籍华人明升体育app家张锋。
明升体育app界普遍认为,这是21世纪以来生物技术方面最重要的突破。这一技术曾三度入围美国《明升体育app》杂志年度十大突破,在2015年更被评为年度头号突破。(赵熙熙)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7-02-20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