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凯旋 |
海陆空协同 我国向极地考察强国迈进 |
|
4月11日上午,“雪龙号”科考船停靠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本报记者 杨舒摄/光明图片
历时161天,总航程3.1万海里,4次安全穿越“魔鬼西风带”,刷新世界科考船舶到达最南纬度纪录……4月11日上午,“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按计划完成明升官网第33次南极考察保障工作,顺利停靠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为其第20次征战南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考察队领队、临时党委书记孙波表示,本次科考作为“十三五”开局以来的一次重要明升体育app考察,开启了明升官网南极海陆空立体化协同考察的新纪元。在历时5个多月的航程中,我国南极考察队先后在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进行了立体协同考察,共完成九大类72项科考任务,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奏响了我国从极地大国向极地强国迈进的强音。
海陆空多手段联合考察成为可能
长期以来,明升官网南极考察活动主要依托于考察站、破冰船和内陆地面车队,仅有美、德等少数国家在南极拥有先进的多功能固定翼飞机,航空能力成为制约我国南极科考的一大短板。然而,本次南极考察队由“雪龙号”科考船、“海洋六号”科考船、长城站、中山站、内陆队、大洋队、新站选址队、固定翼飞机工作队等组成,固定翼飞机和新科考船的加入令我国南极海陆空联合考察成为可能。
继2016年南极试飞成功后,“雪鹰601”固定翼飞机于2017年1月8日成功起降南极冰盖最高点——昆仑站,这是南极航空史上,该类机型首次在该区域起降。考察期间,飞机实现了业务化飞行,利用7套全球最先进的机载遥感设备,完成了东南极30万平方公里的地球物理调查,标志着我国在南极航空遥感领域迈进世界先进行列。孙波认为,我国彻底告别了南极内陆野外考察没有空中力量支撑的历史,为我国在南极开展空中考察积累了经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
而“海洋六号”科考船则是今年首次参加南极科考。2016年12月16日,“海洋六号”科考船从智利驶向南极,在南极半岛南纬60度、西经60度附近海域开展地质地球物理的综合调查,并于2017年2月初启程回国,实现了我国首次在南极海域开展大范围、全方位、立体式的海底地形地貌“摸底”建模工作。
明升官网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透露,未来,我国南极科考单船突进的模式将为多船配合所取代——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首尾都可破冰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已于2016年年末开建,并将于2019年投入使用,届时,新船将与“雪龙号”一起,初步形成我国的极地明升体育app考察船队。
海陆考察科研成果收获颇丰
孙波介绍,依托前所未有的强大科考设备手段,今年科考队人员开展了全面的科研工作,科考内容涵盖了历次南极考察的全部学科。南极考察队围绕“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等国家专项任务,以陆基、海基、空基为平台开展了相关明升体育app考察。
在陆基考察方面,明升官网第33次南极考察队在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及附近区域、内陆行进沿线中,采用高精度的调查方法,开展了海洋、大气、地质、环境、冰川等23项明升体育app考察项目,共采集1198个数据及样本,新增加21个长期监测点,昆仑站深冰芯钻探深度146.21米,钻进总深度突破800米,这些冰芯成为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珍贵样本,对于认知当前地球所处的气候阶段、推演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增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基考察上,“雪龙号”船考察完成8条海洋断面、97个站位的海洋观测工作,采集了571个数据及样本,完成了600千米的地球物理测线,回收并布放13个长期纪录观测仪器,初步构建了我国南大洋典型海域监测体系。同时,“海洋六号”船在南极半岛海域开展地质明升体育app考察,完成46个站位观测工作,完成多道地震测量1420千米,多波束测量5475千米,浅剖测量3925千米。
而依托强大的航空能力,“雪鹰601”固定翼飞机在南极上空飞行沿线开展冰雷达、重力、航空摄影测量等多项航空遥感观测,共完成科研测线18条,总计测线航程31880千米,覆盖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拓展了我国在南极大陆的数据获取范围。无人机考察成功完成约10平方千米的航空遥感数据采集,获取多项关键数据。
明升官网“第五站”选址现场考察全面完成
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一个新的考察站将正式被选址在南极的罗斯海地区。本次科考期间,考察队深入南极罗斯海区域,在第32次南极科考优化选址的基础上,全面完成选址现场考察工作。
罗斯海作为人类航海所能到达的地球最南海域,不仅是历史上进入南极大陆腹地最便捷的地方,而且是南极环境保护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成为各国竞相建站的战略之地。目前美国、新西兰和韩国等国已在罗斯海区域建有考察站。
我国目前建设的考察站集中在普里兹湾和南极半岛,辐射印度洋和大西洋扇区。但作为一个太平洋国家,从我国海洋战略需求出发,应在最重要的南极太平洋扇区建立常年考察站。因此,在罗斯海地区建站对我国意义重大。
2017年2月3日至2月13日,罗斯海新站优化选址工作全面展开,完成了恩克斯堡岛(难言岛)、伯德角、马布尔角、布朗半岛及新港角五个区域的调研。现场工作包括新建站区域地质调查、海冰和气象情况分析及环境本底调查等7项工作,为进一步确定我国新建南极考察站站址,完成“十三五”“雪龙探极”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透露,新站的前期考察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将在国内立项,随后将正式开展新站建设工作。他表示:“尽管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也要看到,我国是极地考察大国,但仍不是强国,在能力建设上与美国等南极科考强国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未来还将加大科考能力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雪龙探极’工程。”
(本报上海4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杨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