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大数据来解决。”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春耕论坛上表示。
王小兵的论断是基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已经进入深度融合新阶段后做出的。他认为有三个转折点:一是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进入到信息革命,表现在由过去以集中、层级为特征转变为以分散、合作为特征;二是“四化”同步进入到深度融合,表现在“互联网+”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展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三是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型升级,信息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和新引擎,数据已成为现代农业新型资源要素。
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供给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同时,有效供给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升级。
究其原因,王小兵认为农业的发展有三个“跟不上”。其一,资源环境压力接近极限,绿色生产跟不上。我国人均耕地、水资源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和1/4,化肥、农药的单位面积施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有效利用率不足;同时,部分耕地、草原、禽畜养殖超过自身承载能力,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
其二,部分农产品大量进口,国际竞争力跟不上。王小兵举例说,2016年我国大豆进口了8391.3万吨,比上一年增长2.7%;奶粉和鲜奶进口量分别达到84.6万吨和63.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2%和37.8%,奶粉等母婴用品成为跨境电商进口的第一大类商品。
其三,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新动能跟不上。数据显示,2016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2363元,实际增长6.2%,增速为近13年最低。王小兵分析,从内部看,受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持续增长压力越来越大;从外部看,农民工外出数量和工资水平出现增速双降,2016年比上年增速分别下降0.1和0.7个百分点。
在王小兵看来,大数据可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农业部等分别下发了相关文件,支持农业农村大数据的发展。
2016年10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在21个省探索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其中专门针对8个单品种大数据开展试点。今年,农业部首次安排2亿元用于实施数字农业项目。
目前大数据的应用已取得初步效果。“农业大数据应用在农产品批发200指数、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物联网、农机作业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王小兵说。
王小兵认为,下一步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驱动作用。主要工作是,要瞄准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任务;要在促进产销平衡、资源节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上,体现大数据的魅力和威力;在具体路径上,要立足于发展单品种大数据解决“蒜你狠”“姜你军”等农产品市场问题。
在会上,王小兵介绍了农业部下一步工作安排。首先,深入推进大数据试点工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注重发挥企业作用,特别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若干意见》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向公众开放。
其次,强化大数据技术研发,重点攻克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关联分析、模拟运算、人工智能等核心关键技术;在现行统计制度基础上拓展数据采集来源和方式,加快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数据采集体系。
再次,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推动国家大数据示范区、明升、国家农业示范区等,将农业大数据纳入,继续实施数字农业工程项目,推进“四平台”建设,推进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建设。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王小兵强调,要具备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农业数据合作,积极跟踪研究国际农业大数据发展趋势,并注重结合我国国情,发展能够服务于小规模农户的农业大数据生产服务业。
(本报记者秦志伟根据王小兵发言整理)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7-04-26 第7版 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