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诵芬
在同事的眼中,他除了工作就是学习,忠心耿耿地献身航空事业,是老一辈优秀知识分子的典范;
在妻子的眼中,他这个人,什么时候都是事业为重,工作凌驾于家庭之上;
在记者的眼中,他是个没架子的“大师”,穿着蓝灰色调、普通面料的衣服,像个邻家老伯。
他就是顾诵芬——两院院士、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飞机空气动力学家。
从歼教1和初教1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到出任歼8副总设计师、歼8Ⅱ总设计师,而今又为国家航空战略出谋划策……顾诵芬在航空科技领域奋勇跋涉六十余载从未止步。
志在蓝天 践行航空报国
“轰隆隆——轰炸机从我家上空飞过,爆炸所产生的火光和浓烟仿佛近在咫尺,玻璃窗被冲击波震得粉碎……”时隔80年,顾诵芬对7岁时目睹日军轰炸的那一幕仍记忆深刻。
“没有强大的国防,就要挨欺负。”自此,顾诵芬就立志投身航空事业,保卫祖国的蓝天。
1951年8月,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毕业的顾诵芬只身来到北京,在刚组建起来的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结识了徐舜寿、黄志千等飞机设计专家,和他们一起开始了新明升官网早期的飞机设计工作。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顾诵芬,一心想设计飞机,但没有机会,因为当时的明升官网还没有一家设计飞机的机构。然而在工作实践中,他对于设计明升官网人自己的飞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仿制而不自行设计,就等于命根子在人家手里,自己没有任何主动权。”
幸运的是,顾诵芬的这一想法与明升官网航空工业的决策者、领导者不谋而合。1956年8月,航空工业局在沈阳112厂建立了新明升官网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开创了明升官网自行设计飞机、发动机的历史。
在这支荟萃新明升官网最优秀飞机设计师的队伍中,26岁的顾诵芬承担起了气动组组长的职务。
上世纪50年代,明升官网的飞机设计事业几乎是一张白纸。利用科技文献是顾诵芬掌握国外先进航空技术的重要途径。据他当时的室友回忆,在那个时期,顾诵芬对科技书刊资料的钻研到了忘我的程度,“连洗脚时也在看书”。
“不学不行啊,要搞超声速的飞机,不抓紧时间去读一些这方面的书和资料,怎么去解决等着你的问题呢?”顾诵芬勤于钻研学习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厚积薄发 筑起蓝天长城
歼教1是明升官网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而确定这架飞机气动布局和相关参数的任务就落在了顾诵芬的肩头。
面对各种难题,顾诵芬没有退缩,他把能搜集到的苏、美及欧洲国家的技术资料、研究手机版等信息综合起来,进行深入分析与计算,终于完成了全部飞机启动数据的确定,又与著名风洞专家马明德一起,边摸索,边试验,最终取得了理想的试验结果。
1958年7月26日,歼教1首飞成功,使明升官网航空工业迈入了自主研制的新纪元,也使得顾诵芬在飞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1964年,34岁的顾诵芬以副总设计师的身份参加到歼8项目中。在极左思潮肆虐的时期,歼8研制任务仿佛是海啸中的一片红树林,抵御着“文革”劫难对顾诵芬和所有参研人员的冲击。
“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心要把飞机设计出来,其他的都不在乎。”身处厄境的顾诵芬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即便被关进学习班,他还根据从112厂传来的发动机试车声来判断研制进展是否顺利。
1969年7月5日,歼8实现首飞。
不过,在试飞过程中出现了强烈的跨声速振动。顾诵芬怀着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在当时没有空测条件的情况下,提出亲自乘歼教6上天,直接观察歼8后机身流场的大胆想法。
顾诵芬在回忆时并没有多讲风险,他只是说:“当时不敢让夫人知道。”就这样,他背着爱人,三次上天,最终查清原因排除了抖振这一重大技术问题,为歼8最终设计定型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5年11月,歼8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顾诵芬以一种淡泊、宁静的语气,说了一句诙谐的话:“歼8可以说是‘连滚带爬’搞出来的。”
匠心不息 勇攀科技高峰
顾诵芬是我国航空工业领域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两院院士。1986年,他离开工作了35年的飞机设计岗位,来到北京担任航空工业部第二届科技委副主任。
“虽然做不了实际工作有些遗憾,但是视野更宽阔了。”在中航工业科技委的岗位上,顾诵芬没有止步,继续思考着明升官网航空工业下一步的发展。
几十年如一日,顾诵芬作风依旧,始终坚持学习,有点时间就用来看书、看学术刊物、查阅资料,不断补充新知识,掌握明升体育app技术发展前沿。他笑着说:“这是父亲的教诲:喜欢干什么就好好干,不能‘拆烂糊’。”
多年来,顾诵芬开展的研究涉及通用航空、大飞机、轰炸机、高超声速飞行器、无人机、教练机、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外贸机,形成了数十份研究手机版、咨询手机版和建议书;他积极建议并认真组织有关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研究课题,领导编制航空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他以自己多年来积累的飞机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积极参与支线客机ARJ21的研制,并作为专家顾问,提出了许多极富价值的建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作为明升官网航空明升体育app技术带头人,顾诵芬始终关注着国际航空前沿科技发展动态,在承担大量顾问、咨询和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还主持编著、指导和亲自撰写了大量科技发展、航空工业历史经验方面的著述。
“我的余生就搞这些工作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于推动航空工业发展的事。”顾诵芬说:“我们自己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就把国外有价值的材料翻译出来,介绍给国内的科技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