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才妃
不久前,苏州某高校机电工程学院家电维修暑期实践团队到社区为居民义务维修小家电,原本预期人头攒动的场面,却不成想,大学生来了12位,需要维修的居民才来了6位。遭遇如此尴尬,原来是为了配合大学生回家时间,社区临时通知导致活动仓促所致。
明明是去社区做志愿活动,为什么要居民配合大学生时间?如此有条件的服务,就不免让人怀疑大学生志愿者的动机了。近年来,高校将学生暑期实践算作学分,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服务大众的初衷是好的。但未免又重蹈了部分大学生对待实习的覆辙——不到岗,只盖章,浑水摸鱼地对待实践。这样的实践非但无法达到便民的效果,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给社区管理添负担。
当然,遭遇“冷遇”也无法排除另一种可能,那就是社会人士对大学生动手能力不信任。也许在社区维修这件事上体现得并不明显,但在大学生就业时被用人单位抱怨上手慢时,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因此,这几年不断有手机版曝出大学生回炉职业院校,其实背后反映的就是大学生动手能力的缺失。
那么,该如何去改善这些问题呢?
部分“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源自于长期的家庭教育,要想在短期内改变似乎很难。但是,高校不能采取以往对待实习的态度,对于形式化的实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实上,缺失的志愿者精神正是高校思政课强调的重点。因此,思政课的教改思路不妨先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以身边小事为例,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在志愿活动越来越盛行的今天,引导的方向可以不再拘泥于过去的宣传形式——过度渲染带病、抛家工作等,而是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潮流、一种文化,让大学生感觉到,志愿者活动也是生动有趣的,同龄人都在奉献,自己不去脚踏实地地付出都会感觉不好意思。
而改善大学生动手能力缺失,正是我国高教改革正在努力的方向。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尽快做好高校分类办学,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分流,让学术的归学术,让应用的归应用。如此,才能真正地把动手能力提高在厂房里。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7-07-25 第7版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