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5日上海讯(记者黄辛)今天,记者从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获悉,该所黄忠和周东明等课题组在埃博拉病毒长效疫苗研究中获重要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抗病毒研究》(Antiviral Research)。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致命病毒之一。2013-2015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暴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至今尚无商业化的抗埃博拉病毒疫苗,且一些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埃博拉病毒候选疫苗存在保护期短的缺点。由于埃博拉病毒疫情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开发具有长久保护力的疫苗及其免疫策略对于埃博拉病毒的防控至关重要。
上海巴斯德所研究人员构建了表达埃博拉病毒GP蛋白的黑猩猩7型腺病毒(AdC7-GP)作为初免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制备了去除跨膜区的GP1重组蛋白(GP1t)作为加强免疫疫苗。研究人员比较了同源及异源免疫策略在小鼠体内诱导中和抗体反应的能力,发现AdC7-GP初免/GP1t加强的异源免疫策略所产生的中和抗体效价及持久性要明显优于单独AdC7-GP或单独GP1t的同源初免/加强免疫策略,免疫后18周的血清中和抗体仍然维持在高水平。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利用前期建立的基于手机版病毒样颗粒的埃博拉病毒模拟感染动物模型,对不同免疫策略的抗病毒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发现AdC7-GP初免/GP1t加强免疫小鼠在免疫后18周时仍然能够有效抵御病毒样颗粒攻击。
专家表示, AdC7-GP初免/GP1t加强的异源免疫策略能够持久地诱导保护性抗体产生,具有开发成为抗埃博拉病毒长效疫苗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