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水量子通信:让黑客望洋兴叹 |
海陆空一体的量子通信时代或将到来 |
光子极化编码的量子态在海水中传输示意图。
海水中的量子纠缠分发实验装置图。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网
今日视点
本报记者 刘 霞
近日,量子通信领域捷报频传,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成功实现首个海水量子通信实验,在国际上首次验证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为量子通信技术上天、入地、下海的未来图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填补了海洋作为未来海陆空一体化量子网络最后一块拼图的空缺。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热议。海水量子通信技术的实现究竟有何难处?能在哪些领域大显身手呢?
填补最后一块拼图
目前,基于光纤和卫星的量子通信已被证明可行,覆盖地球面积70%的海洋是否也能用作量子通信信道呢?
利用可见光进行水下通信的想法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一系列实验证明400纳米—550纳米的蓝绿可见光在海水中的衰减远小于其他可见波段,即可作为水下通信的“透明窗口”。随着美军提出卫星—潜艇通信可行性研究之后,激光对潜艇通信迅速成为美国的战略性研究计划。但海水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作用很强,且波长越短,衰减越大,即便有这种“透明窗口”,在水下几米深处对卫星和飞行器进行保密通信,也成为海水的“通信禁区”。
金贤敏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海水能否作为量子通信信道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英美明升体育app家做过一些理论研究,但迄今未曾进行过实验探索。
此次,他们在实验中选择光子的极化作为信息编码载体,并通过模拟证明,即使经历了海水巨大的信道损耗,极化编码的光子也只会丢失,而不会发生量子比特翻转,也就是说,只要存留下少量单光子,仍可被用于建立安全密钥。
国外媒体称之为里程碑
最新成果于8月以《迈向自由空间海水中的量子通信》为题的长文,发表在国际光学领域著名期刊《光学快报》杂志上,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
嗅觉灵敏的国际明升体育app杂志《新明升体育app家》紧随其后,8月23日也以《首个水下量子纠缠将导致不可破译通信技术》为题进行了报道。加拿大量子卫星项目负责人托马斯·詹内怀恩对《新明升体育app家》杂志表示,虽然以前也讨论过水下量子通信的想法,但一直没有任何人做过这样的实验。
同日,美国知名科技博客“TheNextWeb”以《明升体育app家发展了基于海水传态的不可破译通信技术》为题进行了报道。美国基础问题研究所(FQXI)更是将该工作视为继“墨子号”量子卫星之后,明升官网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每日邮报》在8月24日的报道中指出:“最新技术朝着在全球海洋中,使用激光发送无法破解的互联网数据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有望在军事领域大展拳脚
海水量子通信有何具体应用呢?詹内怀恩对《新明升体育app家》杂志说:“借助海水量子通信技术,潜艇将能以更安全的方式相互通信。”
金贤敏团队的实验结果显示,可预期的水下量子通信最远距离可达数百米,足以对水下百米量级的潜艇和传感网络节点等进行保密通信,从而在军事和高商业机密领域大显身手。
金贤敏满怀憧憬地说:“未来,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由数百个相距百米的海上移动基站所构成的海上局域量子通讯网络,或者是由一艘舰艇作为中继站,来保证卫星与海底潜艇之间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
不仅如此,《每日邮报》的报道还称,使用水下方法传输数据会比借助卫星传输更快且更廉价。
海陆空一体量子通信时代可期
《新明升体育app家》杂志的报道指出,尽管这一实验取得了成功,但我们并不清楚这是否足以创建出一个通信系统。
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杰弗瑞·乌尔曼也说:“因为海水会吸收光,所以,要想延长距离很难。一个解决办法是使用中继站,但就此刻而言,距离实际应用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对此,金贤敏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他们计划在未来进行外场实验,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比如克服海水的晃动对光子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光子在海水中的传播距离。此外,他们还会探索利用纠缠光子来实现水下量子隐形传态,探索量子中继实验的可行性。
金贤敏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可实用的水下、空海一体的量子通信时代就会到来。”(科技日报北京8月31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