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金融科技”名义的伪金融须警惕。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防范风险,企业要加强自治,从业机构中部分新兴业态在发展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避免速度和规模情结,要更加注重普惠。另外,要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合规的文化,同时还应该将风控作为重中之重,做到风控安排与产品服务创新同步规划和推进,有效完善风险管理。
■本报记者 李惠钰
继“e租宝”和众P2P(点对点网络借款)平台跑路之后,集资圈又有一家平台轰然倒塌。据平安南京官方微博透露,钱宝网实际控制人张小雷因涉嫌违法犯罪,已于2017年12月26日向南京市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目前,南京市公安机关正在开展调查。
2012年成立的钱宝网,标榜自己是“基于高频流量入口和资本,发展以微商为核心,微商下乡和跨境电商并行的‘一体两翼’模式的国内微商平台”。实际上钱宝网并非P2P,也非互联网金融平台,只是打着金融创新之名,行庞氏骗局之实而已。
此前,e租宝事件成为引发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强监管的重要导火索,也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拐点。现在,披着“金融创新”外衣的钱宝网,由于其注册用户超过两亿,它的倒塌也为科技金融及整个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敲响警钟。
正如不久前明升官网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在2017金融时报年会上所述:“随着互联网金融整治的不断深入,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新方式带来了新的风险,伪创新带来的风险仍需关注。”
急需穿透式监管
近年来,打着“金融科技”名义的企业和项目不断涌现,导致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很多投资人很难识别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真伪,金融创新也似乎走了样。
明升官网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就曾在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作出警示:一定要防止传统历史上出现的金融乱象,如非法集资、庞氏骗局和泡沫经济,再以科技的名义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钱宝网事件发生之后,明升官网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首席经济学家盘和林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如P2P、现金贷、校园贷、ICO(首次代币发行众筹)等,初期都存在监管空白地带,在没有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或金融风险时,往往只是一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普通的金融科技公司,不会严格按照金融机构来接受监管,出了问题才被“实质重于形式”的穿透式监管原则纳入整顿范围。
实际上,这些违规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在假借“创新”的名义逃避金融监管,钱宝网就是钻了这样的空子。互联网金融的特性决定了属地监管的难度,加强全国性互联网金融统一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在盘和林看来,今后所有互联网金融必须全程按照穿透式监管,更早地纳入到金融监管范畴,执行严格的金融机构门槛与监管。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监管套利,减少类似于钱宝网事件的再次发生。
陆书春在2017金融时报年会上同样提出了“实施穿透式监管”的对策。她建议把资金来源中间环节和最终投向穿透式连接起来,综合全链条信息,判断业务属性和法律关系执行相应的监管规则。与此同时,要实施一致性监管,坚持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机构,只要是从事金融业务就必须接受一致的市场准入政策和监管要求。
另外,陆书春还强调要实施协同式监管,在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框架下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监管分工,实现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并行互补,形成对金融科技风险全覆盖,有效防止监管套利形成监管长效机制。
“在此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借助监管科技的理念,注重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改进金融科技监管流程,优化监管资源配置,不断提高风险预判实施预测精准施策能力。”陆书春补充道。
不可脱离服务实体经济
实际上,金融运行万变不离其宗,本质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在明升官网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看来,金融机构也不能只追赶技术时髦,而是应该夯实基础、理性务实,让金融科技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
“剥去互联网金融的外衣,企业是否服务实体经济?是否有真实盈利模式?盈利是否可持续?这些才是核心问题。”财经评论人朱邦凌表示,“钱宝网们”多无真实盈利模式,盈利不可持续,依托借新还旧模式扩张;最终雪球越滚越大,在某个点集中爆发,账上没钱,导致新老顾客均难得偿。
在狄刚看来,需求侧拉动下的金融科技创新,只有真正服务实体经济才能取得长足发展。“当前‘80后’‘90后’等新生代正逐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些线上用户逐步成为GDP主要贡献者,数字化、科技化的手段更契合新生代需求。”他说,“因此从需求侧来看数字经济时代,现代科技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金融科技也是实体经济的刚性需求。”
狄刚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正从工业经济迈入数字经济时代,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再生产具有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特征,从而为传统金融服务和功能提出新的要求。
“专业性和复杂性并不会因为金融科技的出现而改变,不能为了金融科技而科技。”在狄刚看来,目前,金融科技尚未成为金融业发展的主导优势,无法改变金融基本功能,任何金融科技创新若要成功,都需要满足两个前提:一是有明确需求应用场景,二是解决方案比现有的成本更低廉、更有应用价值。
“例如,央行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生产系统,实现票据价值传递的去中介化,从而消除票据市场中介乱象,为企业票据管理和交易提供更有效率、更节约成本、更安全的模式。”狄刚说。
循序渐进防控风险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逐渐渗透到金融交易的前中后台,科技在打破金融旧秩序、助推金融创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无科技不金融”渐成业内共识。
但狄刚同时指出,对于新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金融机构应循序渐进,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跟风,尤其要注意披着技术外衣的伪金融。
“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只会更高。混业跨界套利带来的模糊性难以穿透,非法收集不恰当数据带来客户隐私保护问题以及数据被窃取、泄露的安全风险,为此,金融机构应该及时预警处置风险,金融科技的风险免疫也是非常重要的。”狄刚强调说。
陆书春指出,目前金融科技创新企业普遍缺少金融风险的洗礼,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存在不足,金融科技所依赖的大数据模型和定价体系没有经过完整的经济周期检验,小微企业、普通投资者等参与金融科技的主体,金融素养欠缺。
陆书春认为,企业要加强自治,从业机构中部分新兴业态在发展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避免速度和规模情结,要更加注重普惠。另外,要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合规的文化,同时还应该将风控作为重中之重,做到风控安排与产品服务创新同步规划和推进,有效完善风险管理。
“完善数据治理、隐私保护等安全保护机制,使得金融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处于可控、可管和可承受的范围,特别要注重避免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成本向消费者转嫁。”陆春书强调说。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8-01-04 第7版 明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