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的安全保障一定是和城市的安全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安全冬奥’的基础依赖于智慧安全城市建设。”近日,明升官网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在由北京市明升体育app技术研究院举办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讨会”上以“科技冬奥与公共安全”为主题,分享了他对智慧安全城市与2022北京冬奥会安保关系的看法。
2022年,我国将首次举办冬奥会且以“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赛事,安全运行保障成为办奥工作的重中之重。范维澄表示,冬奥会举办场地处于开放山地地带,保障范围大、路线长、难度高,“先进科技手段是保障冬奥安全运行的关键”。
一张图掌控全局
“一个中心、一网一图、三大基础支撑和多项安全应用共同构成智慧安全城市的框架。”范维澄解释说,一个中心是指公共安全管理中心,对于北京而言就是整个冬奥会的“安全专项指挥部”;一网一图分别是“城市安全监测物联网”和“城市安全综合监测一张图”,它们将服务于城市安全大数据平台、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三大基础支撑,并应用于综合应急、预警信息发布、明升m88线安全等城市安全解决方案,整个框架的有序协作将共同确保冬奥会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做到源头监控、风险导向、精细治理和高效处置。
范维澄指出,实践证明,历届奥运会的“一体化指挥中心”极大提高了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等能力,这也给冬奥会安保工作以经验,北京要做的,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感传知用’功能,通过智能应用明升体育app判断安全态势”。
范维澄进一步介绍说,这种从风险源末梢监测预警到城市决策中枢应急指挥一体化的理念,已经在安徽省合肥市率先得到实践。在清华大学的相关合作项目支持下,合肥市于2017年启动“城市明升m88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对市内51座桥梁、822公里燃气、739公里供水、254公里排水、201公里热力、14公里中水等管网,5.79万部电梯、150公里河流水环境、58.5公里综合管廊进行7×24小时值守运行、监测,每天采集数据达500亿条。运行10个月来,平均每月各类预警36起,联动处置15起,并在2017年9月22日避免一起燃气填充长度达50米的重大事件。
“项目总体实现了对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并适时动态扩展,做到了一张图掌控全局,建立了直观可视化的预警体系。”范维澄说。
公共安全模型仍待发展
不过,范维澄提到,尽管近年来随着公共安全科技的进步,智慧安全城市的构建不再遥远,且由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和应急管理及其相互联系构成的“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模型也受到广泛认可——科技部在制定公共安全领域规划、基金委在规划应急和危机管理时基本上会采用该模型,“但这个模型也亟待发展,比如要深入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关键环节,另外要把模型动态化,目前还不太够”。
他举例说,在该模型中,“承灾载体”中有“人”,但如果这个“人”是“恐怖分子”,情况就不一样了——这需要放在突发事件里加以细化,“所以对于这样一种交叉的构成还是需要研究”。
此外,范维澄说,以前的公共安全保障,都会提到需要“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但现在“要提技术、管理与文化三足鼎立来支撑”。
“文化要素其实非常重要。” 范维澄举例说,“日本在面临自然灾害发生时所展现出来的全民明升体育app意识和素质都比较高,这其中有文化的影响,是密切联系的。” 因此,他提出,公共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不仅驱动装备和服务的发展,更驱动公共安全文化的进步,“这一点要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