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冬捕
■铁铮
今年2月的一天,身着笨重的冬装,我乘车在冰封的查干湖面上疾驶,赶去观看冬捕的场面。
查干湖,蒙古语,意思是“白色圣洁的湖”。冬捕即冬季冰雪捕鱼。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延续千年至今。与其说这是一种捕鱼的生产方式,不如说是一次敬历史、尊自然、重传统的文化洗礼。
每年12月中旬到次年春节前后的那段日子,神奇、神秘、神圣、神话般的冬捕场面,人类渔猎文化的活态遗存,不但给当地带来经济上的丰收,而且演绎成为闻名中外、游客争相观赏的系列文化项目。
祭湖醒网
为传承古老的冬捕文化,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当地每年都举办冰雪渔猎文化节,今年已是第16届。因我供职的北京林业大学牵头成立了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院,故借寒假前往体验一番。
观看冬捕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整个过程极其漫长,既要扛得住极端的寒冷,还不能是急性子。当天气温略有回升,但依然在零下20摄氏度。站在冰面上,寒风更是直刺骨髓。我躲进湖岸的一家小饭馆里,等着当地人用手机与现场联络,不断询问大致出鱼的时间,以免在冰上等得太久而冻僵。可想而知,冬捕作业的人们该有多辛苦。
历史悠久的查干湖捕鱼具有强烈的、独特的仪式感。最重要的是“祭湖醒网”“拉网捕鱼”等环节,渗透了悠久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浓郁的蒙古族文化。
“祭湖醒网”是冬捕开始前的祭祀仪式:德高望重的“渔把头”摆九种供品,敬九炷檀香,插九枝青松,献九条哈达,然后率众喇嘛按顺时针方向绕供桌、冰洞和冰雪敖包转三圈诵经。“渔把头”端起酒碗双手过头,高喊:冬捕大网醒好了,开始祭湖了!祭祀天父、地母、湖神,感激大自然的恩泽,祈求万物生灵永续繁衍。人们把碗中的酒泼洒在鱼网上,希冀即将开始的冬捕再获丰收。
昔日令人热血沸腾的古老狂欢,如今穿插了富有悬念的头鱼拍卖。“渔把头”用“抄捞子”在冰洞里搅几下,捞出一条活蹦乱跳的胖头鱼来。在当地人心中这条“开湖头鱼”是吉祥如意、吉庆有余的象征。今年的“头鱼”重达40多斤,一家企业以918888元的成交价拍下,创下了历年拍卖之最。
饮下壮行酒之后,“渔把头”一声大喊,60多位冬捕人员跳上拉网的马车和雪橇开赴作业冰面。一时间,空旷的查干湖上响起了赶马车的吆喝声、渔把头的号子声、喇嘛的诵经声、爆竹声、鼓号声。
渔工坐马车上冰湖的古老习惯已延续千年。一为减少污染,二是可尽量不惊动冰湖里的鱼群。但如今,这一优良传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挑战。众多参观者都是乘车前往作业冰面,汽车数量每天少说上百辆。真希望能够让查干湖、让湖里的鱼群少遭污染、少受干扰。
千年沧桑之后的查干湖冬捕,至今还延续着人工凿冰洞、人工布网、马拉绞盘拽鱼网的原始捕鱼方式。“渔把头”会在前一天下午确定打鱼的冰面位置,在打鱼中统筹调度各工种的工作。
精准把握冰下鱼群的位置,通过感知湖水的温度、冰层中的气泡等掌握鱼群变化,是渔把头们必备的技能。天还未亮,渔工们凿冰布网。将数千米渔网全部下入冰中,需要耗去好几个小时。从选址到出鱼一系列工序,要60多人协作完成。全凭代代相传并不断丰富完善的经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点纰漏都会影响出鱼。
鱼贯而出
我赶到现场已是下午2时许。只见一个冰洞边上坐着“渔把头”,用抽水管对准拉出的渔网猛冲。渔网前头的粗绳挂在约30多米远处的绞盘上。三匹马正在不停地拉动绞盘,带动着千米长的渔网前进。作业的工人用长长的木杆子扒开渔网,及时把拉出来的渔网收起。全部渔网要分16次才能从冰洞里拉出来,每次需要10多分钟。整个收网过程连续不断而十分漫长,通常持续半天时间。
这里的渔网网眼特别大,渔工有时还故意把网眼撑大。原来,世代生活在查干湖畔的渔工深知冰湖休养生息、不能竭泽而渔的道理。每年投放的鱼苗都要多一倍以上,冬捕渔网的网眼都在6寸以上,以保证小鱼们容易逃脱继续生长。
最初拉网只有零零星星的鱼,个头也不大。终于,随着拉网次数的增加,鱼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了。渐渐地,远处的马拉动着渔网并成了一条流动的传送带,无数条大鱼在网中攒动。最后两次拉网掀起了收获的高潮,冒着热气的大鱼从冰湖中接踵而出,让我真正看到了“鱼贯而出”的震撼场面。
大人孩子们忘记了寒冷,情不自禁地呐喊着,挑选自己中意的大鱼。捕鱼结束后,过秤交钱的人围了一圈又一圈。这活蹦乱跳的大鱼,自己家吃,是最好的年货;送亲朋,是最佳的大礼!
热闹的现场买卖成交后,成千上万斤的鱼则被装进印着“查干湖冬网捕鱼,明升官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红色包装箱里,发往四面八方。一位“渔家乐”小老板如今改开网店销售查干湖鱼,实现了日入过万元。
冬捕上来的鱼,有鳙、鲤、草、鲫等数十种,最有名的要数胖头鱼了。看完冬捕之后,坐在湖岸农舍的火炕头上品尝铁锅炖出的查干湖胖头鱼,是许多游客不可或缺的项目。
在冬捕文化不断挖掘和传承中,切忌急功近利非常重要;适度淡化经济色彩、继续加大文化含量是当务之急。查干湖是冬捕文化最基础的载体,是保护的重中之重。举办所有活动的红线,是充分考虑对查干湖生态环境的保护。鱼是冬捕文化的主角,除了人为活动千万不能影响到冰下生长的鱼之外,还应多选育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鱼种。
此外,在冬捕现场缺少简练精要的讲解、介绍,外行人看热闹,难以对传承千年的冬捕文化常识有基本了解。应采取措施帮助每一位观者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和真谛。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8-03-07 第8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