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琦
“从北京开车到上海,只要开上高速公路就不用管了,吃着火锅唱着歌……”3月15日,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最后一场“委员通道”上称,再有三到五年,在完全开放道路上,替代司机的无人驾驶车就会出现。
在场的记者无不感叹:未来已来。
目前,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谷歌、特斯拉、英特尔、腾讯、百度等巨头在这一领域纷纷投入重金。然而,人们对于无人驾驶汽车安全性的担忧却从未消减。
除了担心技术不成熟,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现行汽车道路管理法规有部分条款不适应无人驾驶汽车发展需要,法制保障力度较弱。
事实上,不少国家已开始无人驾驶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比如,2017年9月,美国通过了全球首部无人驾驶汽车法案,旨在加速自动驾驶汽车进入市场。截至目前,北京、上海也已经相继出台自动驾驶路测管理办法,允许无人车上路测试。
的确,一项技术在创新的时候绝对可以大胆探索,但是当它投入生产生活的时候,相关的制度保障一定要跟上。尤其像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技术,一旦深度嵌入社会生活,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亟待法律法规的及时补充和更新。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8-03-16 第1版 明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