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北京市新高考方案今天出炉。北京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到2020年,初步建立符合首都教育实际的现代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公平公正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北京市的“新高考”有哪些特点?作为考生、家长,对于2020年的北京新高考,需要哪些相应的准备?
考试内容和录取机制均有调整
从2020年起,北京市新高考将全科开考。该负责人表示,在考试内容和录取方案上,本次改革均有较大调整:
第一,建立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自2017年9月1日起,从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6选3”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和13个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第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及时、客观记录反映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主要方面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招生过程中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有关高校进行参考。
第三,推进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明升体育app设计试卷结构和命题内容,突出考试的能力导向。继续保持和增强北京试卷注重基础、综合、灵活的特色,增强试题的选择性和开放性。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探索论证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的可行性,进行外语听力一年两考改革试点。
北京市教育部门还以一名将于20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小明(虚拟)为例,对改革方案做了解读:如果普通高中学生小明要在2020年参加高考,那么首先他需要参加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试包含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明升手机、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个科目。
然后,他需要参加语、数、外三科通考(不分文理卷),以及“6选3”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也就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明升手机、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考试科目。而他拿到的6选3等级考试分不再是卷面分而是等级赋分。等级性考试成绩由高到低分为A、B、C、D、E共5等,其中A等占15%,B等占40%,C等占30%,D等占14%,E等不超过1%,各等各级比例按最接近比例确定。
同时,在招生过程中小明的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有关高校进行参考,它将及时、客观记录反映小明在德智体美综合素质主要方面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
如果小明同学没有被本科高校录取,那么可以继续参加高职(专科)录取,录取总成绩只参考语、数、外3科统一高考成绩。
更加尊重学生和高校自主权
按照以上的考试节奏和选择安排高中生活的“小明”,会比现在高中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元。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扩大了学生、高校的自主选择权,对高中教育也会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
第一,可以对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形成有利条件。在课程设置上,高中学校可以在选修课程,特别是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形成鲜明特色;在教学安排上,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选择情况和师资情况,在必修课程的教学上形成特色,建设精品课程。第二,不分文理科和评价体系与机制改革,学生可以文理跨界混搭选课,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文科思维能力和理科思维能力的融合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全面发展。第三,学生按照个人学科特长和职业发展规划对选考科目进行选择学习,突出高中新课改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改革目标,从而有利于学生实现共同基础上的有差异、个性化发展。
明升官网教科院副院长马涛表示,此次北京市的改革,可以看出重点在科目,相比过去是个很大的变化。“‘新高考’方案对高校来说更符合明升体育app选拔人才的需要;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有利于促进公平,回应社会的关切,对学生来说增加了他们的选择权,使得高中的学习更有利于特长和个性的彰显,避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情况。”
谈及高考改革未来的趋势,马涛表示:“首先改革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也要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选择适合学校特色和培养亮点的人才,尤其是对一些具体科目有要求的,科目选择上也要有相应的制度跟进。平行志愿、出分后填志愿、将一些录取批次合并、自主招生等机制都是很好的改革方向,可以让考生尽量规避报考时的风险。”
“高考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考试。”马涛说,“要照顾绝大多数考生的利益,让大家考到适合自己的学校,高校招到想招的学生。”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主任王烽认为,北京方案是上海、浙江等省份综合改革试点的延续,承继了试点的思路,总结和汲取了试点的经验。首先是“学完就考、考一门清一门”的方式,选考时间如果安排太早,就会迫使学生在高一提前面对高考压力,而选考科目一年多考的方式,也对高中教学节奏、教学计划形成了一些冲击。北京市的改革方案中,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考试对象仅限当年参加本市统一高考的考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述问题。
合理引导学生选择分科
王烽还指出,在浙江等省份的试点实践中,一开始也曾面临相对较难的科目(如物理)选考学生少的问题,造成相应科目成绩好的学生集中选考,但按百分比等级记分方式使大部分学生得不到优秀等级。希望能够完善相关举措,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合理选择选考科目的引导。
“改革的焦点是在等级赋分上,有很多技术难题。上海推行多种组合,分差分得很细,北京的方案分差比较小,区分度会高。而科目选择上也应该有配套的措施引导学生,避免造成考生策略性选科目、‘尖子生博弈’等问题,这一方面希望高校在招生的选考科目上有更明确的要求,在制度设计上也需要更多配套性方案。如果已经组织过学业考试,就可以根据相应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有的放矢地调整。”马涛表示。
对面临参加“新高考”的学生和家长,马涛表示:“三年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作为家长和考生没有必要过于焦虑。学校、家长要对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涯发展方面的指导和培养,做好规划,对将来要学什么样的专业,想朝哪个方向发展,大致需要有个框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天赋、优势科目等合理把握。”
北京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对考生和高中学校来说,高校对考生选考科目的要求是高中学生选课选考的重要依据,是促进学段间人才培养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对于引导高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对接国家人才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一要考虑个人的学科兴趣和学科能力;二要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确定未来发展方向,提前考虑未来报考院校和报考专业;三要根据高校选科要求,合理选择选考科目。
(本报记者 周世祥 董城 姚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