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心不改 用技术守护祖国青山绿水 |
——记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循环流化床党支部 |
宁夏中卫水泥窑炉改造项目临时党小组在宾馆讨论技术难点。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循环流化床党支部供图
■本报记者 陈欢欢
8月初的一天,摄氏37度,《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记者在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工程热物理所)廊坊研发中心看到,循环流化床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试验前准备。
下午4时整,2兆瓦燃烧试验正式启动,原本就酷热难耐的厂房内立刻温度飙升,装置表面附近体感温度很快达到六七十度,让人难以忍受。而在这样的环境中,现场人员需要设备巡检、样品取样,要轮班值守96小时,直到试验结束。
除了河北廊坊,在甘肃、宁夏、广西、贵州……这个8月,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都有工程热物理所循环流化床实验室成员奋战在工程一线。
“用技术守护祖国的青山绿水,是我们不改的初心;用技术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造福百姓,是我们肩负的使命。”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循环流化床实验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吕清刚这样说。
攻克低阶煤气化
在祖国的大西北,戈壁滩和沙漠中的工业明珠——甘肃金昌,全国首套低阶粉煤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装置正在这里示范运行。
低阶煤约占我国煤炭探明储量的55%,如何清洁高效利用一直是国家重点研发任务。传统的煤气化技术需要以优质块煤为原料,将低阶粉煤拒之门外。循环流化床实验室创造性地采用高浓度物料循环和能量循环利用的技术思路实现了低阶粉煤气化,不仅清洁高效,运行成本也下降1/2~2/3,不到两年就可收回投资。
今年五一期间,正好赶上项目投运前的试运行,为了这关键的最后一步,团队10位成员扎根现场20余天,其中8位都是党员。
面对新工艺、新装置和新系统,调试工作非常重要,但也遇到很多困难。例如,系统优化运行发现,运行工况与设计工况偏差较大。
为了找到症结所在,现场总指挥、工程热物理所正高级工程师朱治平连着两个晚上没有睡觉,一直守在控制室内,全神贯注指挥运行人员采取预备方案和试错方法逐步靠近设计工况和指标,尽管高强度的工作加上头疼和头晕的高原反应,但他仍坚持和同事一起反复计算、仔细对比……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试运行调试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团队中的3位女同志也巾帼不让须眉。支部副书记柴祯为了减轻队友的工作量,独自承包了污染物排放监测,每小时都要爬到70多米高平台取样分析。
白天,头顶高原烈日、面朝西部风沙、耳边萦绕着蒸汽临时释放时的刺耳尖叫声,还要坚持逐个部件排查技术问题,晚上回到当地“最豪华”的酒店,团队成员总算能享受到“间歇性”热水。不过大家最期待的,还是每晚的总结会——挂上从北京带去的党旗,总结一天的进展得失,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浑身又充满了干劲。
看着眼前正持续平稳运行的设备,大家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完成示范运行任务,争取早日将这套技术向全国推广,让祖国的天更蓝。
和时间赛跑
距离金昌不远,宁夏中卫市的水泥窑炉改造项目现场,来自循环流化床实验室的另一个团队,也在这里度过了五一。
他们同样遇到棘手的技术问题。现场总负责人、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蔡军回忆到,从中试放大到2500吨生产线,现场出现了很多意外状况,特别需要的是技术和设备的风险管控。
遇到困难,优秀共产党员、“五四之星”、支部委员总是冲在前面。
青年党小组成员吾慧星说,为了不影响工厂正常生产,调试团队要在生产间隙争分夺秒进行调试。现场人手紧张,课题组负责人任强强、蔡军等人二话不说就去筛沙子、搬运油罐;困了累了,几把椅子搭在一起,就是一张床。
“我是老党员。”低调的蔡军在说这句话时难掩满脸的自豪。
由于许多党员常年奔波在项目现场,循环流化床党支部早在多年前就施行了“临时党小组”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临时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例如,项目调试压力巨大,党支部就邀请其他有经验的老党员到现场与项目人员一起探讨,相当于把“参谋部”送到现场。这一招在解决现场技术问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5年,循环流化床党支部还设立了以研究生为主的青年党小组,定期进行学术和思想交流。在最新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青年党小组成员学习了老兵张富清的事迹。“这也提醒我们不忘初心,将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中,造福百姓。”吾慧星说。
水泥明升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是制约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而现有的脱硝技术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在中科院先导专项“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的支持下,循环流化床团队提出了原位和中位两步还原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实现无氨低氮排放,且燃料适用度高,可吃“粗粮”,技术优势明显。
不过,随着执行高标准的省市越来越多,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成为团队亟需攻克的技术难点。
“在政策重压下,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蔡军说。
必然的选择
这两个项目,都曾在廊坊研发中心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廊坊研发中心在技术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发挥着中试基地的作用,20余座试验台紧凑地搭建在两个厂房里,全年的试验安排更是紧锣密鼓、见缝插针。对工作人员来说,长袖工作服、口罩、安全帽、劳保鞋是标配,加班亦是常态。
中试基地试验支撑负责人曹晓阳是一名有7年党龄的“90后”,在他看来,中试基地的工作更像“螺丝钉”,哪里需要就随时顶上,大家配合才能实现目标。“我的使命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为我们团队成为国际一流研发团队贡献光和热。”
实际上,每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应用,中间都横亘着一道死亡谷。廊坊研发中心见证了循环流化床实验室多项飞跃死亡谷、实现工程应用的技术。
作为国内最早研发循环流化床燃煤技术的团队,随着技术的革新和时代的变迁,实验室历经多次考验,但在每一次抉择时,他们都选择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17年,“十三五”布局任务启动,攻关燃烧界皇冠上的明珠——超超临界的呼声很高。但吕清刚清醒地认识到,不起眼的工业锅炉和工业窑炉才是我国现阶段燃煤污染物排放的主力。是去追求超超临界2%的极致提升,还是攻克减排40%的重大需求?答案显而易见。
正是有了这些关键时刻的抉择,才有了甘肃和宁夏这两个全国乃至全世界首套的示范项目。
“科技创新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吕清刚说,只有党组织筑起坚固的思想堡垒,才能在全体科研工作者心中树立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用技术造福万千百姓。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9-08-16 第1版 明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