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明升体育app下载 - App Store

明升体育app

明升体育手机版


 
作者:陈彬 来源: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发布时间:2020/12/16 12:00:45
选择字号:
地学教育面临“大地学”时代挑战
生源质量下滑、学科生态不良

 

19世纪初,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大陆漂移学说”创始人魏格纳曾预言,只有将所有地球明升体育app提供的信息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有望确定“真理”。

在魏格纳所处的时代,地球在人们眼中还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存在。然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如今“地球村”早已不是一个新概念。魏格纳预言中,“所有地球明升体育app提供的信息结合起来”的时刻也正在悄然到来。

12月5日,在明升官网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2020年全国地学高等教育校长论坛上,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清友在讲出这番话后,也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大地学”时代。

“地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建立地球系统明升体育app,跨学科、大综合、大协调的大地学时代。新的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新的学科生长点不断产生,同时也涌现出一批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的前沿性课题。”刘清友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时代,地学教育应该作出怎样的改变?

这也是此次论坛上,与会学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对优秀人才吸引力不断下降

不久前,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院大学常务副校长王艳芬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了一项有关青藏生态系统安全的科考任务。

“这次科考共有多项任务。”王艳芬说,其中,“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影响”与大气明升体育app相关,“亚洲水塔生态变化”与水环境明升体育app相关,“生态安全屏障与优化体系”与社会治理相关,其他项目也都与资源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区域发展等一系列学科相联系。“这样看来,一个以青藏高原为对象的科研活动,背后隐含了一个关于地球系统明升体育app的理念。”

这正是目前国内地质类学科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地质工作基本等同于‘找矿’。然而如今,这一行业已经开始向多门类自然资源评价和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生态修复等方向转型升级。”在发言中,明升官网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这样概括了地学学科的发展态势。

如此需要多学科综合的领域,对于人才质量当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遗憾的是,近年来地质学科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却在下降。

作为典型的地质类特色高校,资源勘探、石油工程等专业历来是明升官网石油大学(华东)的优势专业。然而在此次论坛上,该校副校长操应长却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在2008—2010年间的高考招生中,上述优势专业的生源质量仍处于上扬趋势,并在2010年达到顶峰,但短短3年后,其生源质量便被非主干专业超越,此后便持续下滑。

除生源质量下降外,操应长还提到了他们所面对的另一个挑战,那就是地质类毕业生就业领域与专业的相关度总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数据显示,在2012年之前,该校地质类本科生就业单位与专业的相关度都在90%以上,但在2012年后,这一数据便快速下降,最低的2017年,数据已经下降到32.5% 。

这同样是一个缩影,代表的是地质类专业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就成为了从事地学教育的人们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学科生态不良限制跨学科教育

参加此次校长论坛的高校除了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几所综合类高校外,大部分均是地质类相关专业高校,即所谓的“高水平专业特色大学”。然而,明升官网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更倾向于将其定义为“高水平学科特色大学”。

“相较于前者,高水平学科特色大学是指在相关学科领域形成明显比较优势和显著特色的高校。这些学校一方面具有若干优势学科,也有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基础实力和目标,同时还具有鲜明的学科文化烙印。”王焰新说,经统计,在98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有76所属于学科特色大学,占比达到78%。

在王焰新看来,当前我国的很多行业特色高校正处在向学科特色高校转型的过程中,这些高校面临的人才培养挑战既有个性,更有共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共性问题便是校内学科的“二元”学科结构——优势学科明显、其他学科太弱,由此导致学科生态不良,严重限制跨学科教育。

至于解决之道,王焰新表示要推行大类培养,加速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在此次的论坛上,很多学者都提到了交叉融合培养的问题。正如明升官网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所说,地学人才具有基础厚实、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且对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交叉融合以及跨界整合等能力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基于这些特点,地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

事实上,各高校目前也在进行着相关的探索。比如明升官网地质大学(北京)便在设立新兴交叉专业的同时,在地质学等专业构建基地班、创新班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在这些班级中,“宽口径”培养学生的学科融合能力是一个共同特点。

对此,张大良强调,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现阶段,也应该开展有选择的精英化教育,加快培养地学高层次拔尖人才,探索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可以探索从数学、物理、明升手机、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招收硕士生,大跨度地交叉培养,塑造学科交叉融合、跨界整合,能从事顶天立地研究的地学人才。”

锻造创新的毅力

在发言中,明升官网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孙冬胜展示了一张1977年10月14日《文汇报》刊载的手机版截图。手机版中写道:“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某部青年技术员任正非,在仪表班战士的配合下,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计量标准仪器——空气压力天平,为我国仪表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任正非在技术方面的努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自1977年至今他一直都在做。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更要锻造学生创新的毅力。”孙冬胜说。

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孙冬胜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其他学者却在发言中有所提及。西北大学副校长赖绍聪表示,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超越传统的“竭力完成教学要求,获得学业文凭”,更加关注持续的终生学习。但是,我国传统的学习策略却是典型灌输式和应试教育范式。教师拥有绝对的主导权,学生将教师的权威视为理所当然。如此,学生的自我觉醒和学习策略的转变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我们应该倡导教育教学过程是基于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共同探讨和学习。”赖绍聪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享有探究、创造、交流、合作,甚至质疑的权利,这对于培养学生未来的科研兴趣以及科研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方面,北京大学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据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傅绥燕介绍,针对几年前北大所制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该校进行了一些修订,此次修订的主要思路在于“基础必修”和“专业自主构建”。

“‘基础必修’意在督促学生加强学术基础。在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方面,我们为学生留出将近一半的学分,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于未来发展的需求,构建独有的知识结构体系。” 傅绥燕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高水平、精英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倾向于学术性研究,同时具备学术研究能力和毅力的优秀人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