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挑战”金奖的破冰之旅 |
——记全国“挑战杯”金奖获得者“智创绿源”创业团队 |
12月的青岛迎来了2020年第一场雪,凉意袭人的冬夜,耿志的心里却滚烫得接近沸点。
耿志是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学生。就在这天,他和同学一起完成的“智创绿源——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引领者”项目赫然出现在第十二届“挑战杯”明升官网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名单行列。
“这是一段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连自己都感动的日子。”回首一年之多的“挑战”之路,那些令人“沸腾”的荣誉和故事背后隐藏着无数的辛酸与付出。
找好导师 选题锁定“地热能”
一份好的创业计划要有一个好的选题项目支撑,这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智创绿源”团队的选题灵感则来自耿志在大二时聆听的一场学术手机版。
“我们的目标是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就是山科大能源学院陈绍杰教授手机版中的一席话,让探索中的耿志拨开创业的“迷雾”。他认为,运用所学采矿相关知识,切准国家明升政策的脉络,一定有“卖点”,有“竞争力”,有“效益”。
有了这个想法,在了解“挑战杯”竞赛后,耿志便和来自能源学院、海洋学院、经济学院的“志同道合”的学长学弟组建了“智创绿源”团队,他主动找到在能源开发清洁利用方面颇有经验的陈绍杰,期望他能够在专业上给予更多帮助。
恰逢此时,陈绍杰正在研究国家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相关方面的课题,“科研与育人水乳交融”,这正是他多年来追求的事情。就这样,陈绍杰也就“偶然”地成为这个团队的指导老师。
经过一番论证和调查后,他们将眼光锁定在“地热能”,决定要在“中深层地热能开发”这个项目上做文章。
2019年6月,山科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始推荐立项,这是学校为大学生创客搭建的一个舞台,对获得立项的项目,将给予政策的优先支持。耿志和队友们认为把项目从“想象”变成“现实”的机会来了。他们熬了几个通宵完成了《智创绿源——中深层地热能开发》项目申请书,提出了“地热+”全明升链模式,走一条为企业提供地热开发技术、设计等服务的路子。这一项目在众多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以最好成绩获得立项资格。
请教院士 挑战每一道“关卡”
但对于进军“挑战杯”这样的竞赛,这份创业计划书还缺少核心技术的支撑。“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耿志说,若想在竞赛中取胜,还需要有一些自主创新技术。
为此,“智创绿源”团队多次向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院院士、我国煤炭领域著名专家宋振骐请教相关问题。“地热+”全明升链模式涉及方向广,他们就分别找到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经管学院、地明升体育app院以及山东省明升体育app院、山东省地矿集团的专家教授,咨询所遇到的问题,并邀请在清洁能源方面有研究和实战经验的专家指导项目,团队10人也纷纷参与到老师们的科研项目中汲取养分。
2019年冬天,他们前往东营胜利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工程现场,一脚水一脚泥,坚守在数据采集一线。正是这样的现场经历,让他们不断发现、改正问题,逐渐找到技术突破口,在石油开采工艺基础上加入团队的创新理念,为中深层地热能开发提出重要的技术创新点。在地热能的开发设计中,团队取得了授权5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PCT国际专利、发表5篇学术论文等成果。
2019年11月,团队收到“挑战杯”选拔赛的通知。然而一开始,他们就遇到专业不同、时间无法统一和疫情的空间隔断等难题。
白天时间不统一,那就晚上做项目。团队成员几乎是吃住在实验室,团队成员韩新悦说,“那一个多月,仿佛实验室才是我的宿舍”。疫情导致了空间隔断,那就“云端”相约。他们利用线上平台梳理调研成果,团队成员王一达等人在家乡走访当地企业,将工程现场模型制作前移,为成果展示环节增添了不少亮色;团队成员齐资源则每天与周边的地热企业线上交流长达两三个小时,获取地热能的相关数据,为数值模拟单元提供了许多重要参数……
最终,他们带着100多页的计划书、20多页的汇报PPT从全国2786所学校的17.9万个项目脱颖而出,拿到了“挑战杯”国赛金奖。
应用推广 “挑战”之路仍很长
600多个日夜、164次现场调研、678组岩芯取样、1000多次实验数据、5000多分钟的演练打磨、40多个版本的PPT修改、30多个版本的路演稿推敲、60多个答辩问题的思考……
这些数字的融合,不仅让“智创绿源”收获了金奖,团队每一个人也收获了“心中的金牌”。这条路上,他们砥砺了意志,经受了磨练,学会了感恩,走向了成熟。
其中也少不了山科大在创新人才培养“土壤”中注入的养料。每年在学校范围内遴选创业“金种子”项目;为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提供资金、场所、政策等优先支持;打破学院、学科间的交流阻塞,推进多学科协同育人;建立具有特色的“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全覆盖的学生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实施“一院一赛”项目……正是得益于打出的招式“组合拳”,许多大学生把好的想法和项目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这次经历,让我对所学专业有了全新的认知。”耿志说,拿奖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还要将其应用推广,为国家科技发展作贡献。
“下一步,学校将通过‘挑战杯’等赛事引导大学生主动认识经济社会、观察社情民意、感悟时代发展。继续深化‘培育+竞赛+孵化’培养模式,抓好对优秀参赛项目的跟踪培养,使更多成果真正落地孵化,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山科大副校长高建广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