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 金 本报记者 颉满斌
九色鹿踏云而来,飞天仙子婀娜多姿,漫漫驼铃悠然古道……国庆期间,首航高科敦煌光热电站迎来了一场火热的AR科技秀,瑰丽的敦煌文化元素与科技结合,12000多面定日镜组成的“超级镜子”拼出“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巨幅图案,用科技为祖国献礼。
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是我国目前建成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可24小时连续发电的电站,也是甘肃近年来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甘肃科技创新事业以“绿”为底色,以“优”为注脚,以“创”为追求,以“强”为目标,科技榜单上不断镌刻“甘肃印记”。
丝绸之路上的科技“集结号”
金秋藜麦俏田野。记者近日来到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火红的藜麦穗错落有致地堆簇在黄绿相间的田野上,仿佛一幅色彩浓郁的秋日油画。
“经过培育和优化,甘肃的藜麦明升已形成全明升链发展的格局,大部分地区都适合推广。”甘肃省农业明升体育app院研究员杨发荣及其团队历时10余年,在国内率先选育出“陇藜1号”“陇藜2号”等新品种,让这个来自南美洲的“精灵”牢牢扎根陇原,成为百姓致富的“金种子”。
科技兴农让甘肃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科技“集结号”,催生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支柱明升,武山的蔬菜、陇西的道地药材、陇南的橄榄油、武威的设施农业等,各个明升百花齐放。
工业与农业并蒂,绽放硬核科技。凭借早期完整的科研基础与工业体系,甘肃在全省培育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示范到明升化应用的全明升链,创新要素不断向酒(泉)嘉(峪关)新能源、金(昌)武(威)新材料、天水电子信息、陇东能源化工等现代明升创新集群延伸扩展,曾经“穷苦甲天下”的甘肃早已变身科创新主场。
“甘”为人先 创新加“肃”
科技创新,要有全球视野。
在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新一期阿富汗太阳能应用研修班近日顺利结业。“本次研修班是明升官网政府推动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具体行动之一,对于强化中阿两国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意义重大。”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围绕可再生能源,美国、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来该所访问,“开展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技术培训是真正的阳光事业。”
海纳百川已成为甘肃近年来科技创新事业的最佳“注脚”。全省认定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引才引智基地近百家,兰州大学与巴基斯坦合作建立“中巴生态农业和生物质能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研发出利用尾菜废弃物添加牛粪和玉米秸秆共发酵系统,有效解决了巴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活用能难题;兰州交通大学瞄准中欧班列,与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合作建立“中俄先进智能交通技术联合实验室”,解决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铁路互联互通运营需求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甘肃省农科院与俄罗斯沃罗尼日大学合作建立“中俄马铃薯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联合实验室”,开展马铃薯种质创新与明升化关键技术示范,并在高寒冷凉地区推广种植……
据了解,甘肃已与3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甘肃的生物质能源耦合联动系统、太阳能民用技术、鲑鳟鱼养殖和荒漠化治理等技术在老挝、巴基斯坦、蒙古国等国家示范应用,形成国际合作“强磁场”,成就甘肃科技最强底气。
高精尖特,攀登科创新高度
近日,由兰石重装研制的首台国产化N08120材质冷氢化流化床反应器圆满完工,N08120是一种固溶强化的耐热合金,能广泛应用于高温、高压等环境中,该反应器的成功研制意味着甘肃打破了国际垄断,再次攻克关键技术。
作为全国首个以“科技创新改革”为主题的试验区和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10年来,兰白两区不断蝶变,依托金川集团、兰石集团、中农威特等企业组建镍钴高效利用、钢铁新材料研发、智慧交通等创新联合体,带动科研院所及企业抱团发展,打造专精特新化工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建设,累计开展医药中间体、电子明升手机品等项目74个,集聚奇正藏药等生物医药企业200多家,实现总产值200多亿元,加快推进循环化工、生物医药、特色新材料“三基地”建设,不断刷新“低投入,高产出”的成绩单,2021年,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增幅居全国第8位。
十年回眸,沧桑巨变;十年砺剑陇原富强。锚定“强科技”目标,甘肃不断凝聚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在实现科技强国的“赶考”路上踔厉奋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