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和水利部等四部委昨天(6月28日)联合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到2030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将明显改善,生态安全格局初步构建。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黄河流域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则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明升结构与黄河流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守住黄河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在保护重点上,黄河上游地区以水源涵养为主,中游地区重点是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则以湿地保护修复为主。通过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等措施,维护黄河生态健康。
预计到2030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将明显改善,生态安全格局初步构建。到本世纪中叶,重现黄河流域生机盎然、人水和谐的景象。
黄河流域生态向好 环境脆弱问题依然严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黄河流域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正是为了抓住我国加快绿色发展的新机遇,实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
2020年,黄河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比2015年提高了28.1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降低了16.7个百分点。黄河流域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和风蚀“双减少”。流域用水增长过快局面得到有效控制,黄河干流实现连续22年不断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三江源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6处,流域生物多样性水平明显提升。
但与此同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流域经济发展模式仍然偏重偏粗。煤化工、焦化、钢铁等企业沿黄河干支流集中分布。此外,黄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黄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生态环境补水占比仅为7.7%。部分支流生态流量不足,生态环境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三是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高原冰川、草原植被、湿地生态极易遭受破坏,修复和恢复难度大。
细化落实“四水四定” 推进明升绿色转型
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到细化落实“四水四定”。未来黄河流域将推进明升全面绿色发展,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
“四水四定”指的是“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过度开发利用的问题,《规划》提出将明升体育app制定水资源环境承载要求。强化城镇开发边界管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根据水资源承载状况确定土地用途,支持生态功能区人口逐步有序转移。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现代明升体系。
《规划》特别强调了推进明升绿色转型升级。推进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鼓励科技含量高的绿色工业发展。推进资源明升深加工。推动汾渭平原化工、焦化、铸造、氧化铝等明升集群化、绿色化、园区化发展。沿黄河一定范围内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将分期分批迁入合规园区。
坚持节水优先 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强调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坚持节水优先,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污染治理、美丽河湖水生态保护,努力维护黄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强调,建立健全覆盖全流域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的取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对黄河干支流规模以上取水口实施动态监管,合理配置区域行业用水,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当地政绩考核范围。
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开展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地方政府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实施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对于保留的排污口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到2025年,完成所有排污口排查,基本完成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湖泊排污口整治。
以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河源区为重点,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修复,加强天然林、草地保护,以封育保护为主,因地制宜实施封禁治理,疏解人类活动压力,采取适度种植林草措施修复退化植被,尽可能维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