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盲审未过,985博士失学位:论文外审太死板? |
“外导”为其鸣不平,痛斥学校“太官僚” |
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博士因论文外审问题无法拿到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马毅怒了。
马毅是这位博士生在美访学期间的导师(外导)。他认为这名学生“科研非常优秀”“是我们最近CTRL论文的第一作者”,其论文外审问题“完全是误会和格式等小问题”;而电子科大却“以外审有意见等原因错过校内学位评审时间,通知无法再拿到博士学位”。
马毅教授 图源:马毅个人微博
在与学校交涉中,他指责学校、研究生院、学院在该事件中“相互推卸责任”。
自6月29日至7月8日,马毅在微博上就此事接连发声,引来热议。在7月8日的一条微博中,他透露:这名学生现已拿到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将于9月入驻就读,由他和港科大教授沈向洋共同指导。
校方太刻板or走后门遭拒?
对于马毅在微博上的主张,一些网友并不买账。
马毅在其6月29日的微博中称,该生“准备今年九月份毕业,四月份就早早提交了博士论文”。而据一位自电子科大毕业的博士称,电子科技大学的博士没有9月毕业一说,每年6月和12月两次审核博士生的毕业资格,因此,如果该生要赶6月毕业的话,“4月提交论文可不是马老师说的‘早早提交了论文’”。
经记者查实,上述时间节点,的确在电子科技大学发布的《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中有具体规定。该细则还规定:
此外,根据该校发布的《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处理办法》,学位论文在申请答辩时出现质量问题的,暂停研究生答辩申请程序至少3个月。
而综合信息显示,这名博士生已达最长学习年限6年,其在4月提交的论文在送外审后,得到的反馈不太理想;根据规定,“至少3个月”后再启动答辩申请程序,该生就超出了学习年限,届时即便论文全无问题,校方也无法为其授予学位。
此外,有网友指出,马毅提到的该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最终发表在了“影响因子仅2点几”的开源期刊Entropy上,该刊从投稿到录用仅需一个月左右。鉴于该论文“从学术角度来说也是做的比较优秀”,所发表的期刊却平平,该网友猜测,“也许是为了赶上该同学的毕业论文送审”。
由此可见,该学生在学位论文上的时间管理可能存在问题。
因此,不少网友认为,尽管该学生可能确实达到了博士水平,但学校规定就在那里,电子科大只能照章办事,也不能因马毅的“争取”就网开一面,坏了规矩。
电子科大的“铁面无私”,马毅显然不能接受。他在微博中表示,即便自己“在电子科大兼职过教授”,但因为此事,从今以后他应该不会与这个不尊重人才的学校有任何瓜葛,“奉劝国内优秀学子在选择心仪大学的时候引以为鉴”。
论文外审:有人盲审,有人“瞎审”
纵览此事件,让马毅耿耿于怀的另一个点是,有瑕疵的论文外审坏了这位学生的好事。
有网友评论,“隔行如隔山”这句话放在前沿细分领域非常真实,论文盲审专家应该按专业划分得再细一点,否则论文看不懂,容易误人子弟。
针对这次事件,加拿大皇家明升体育app院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裴健也表示,外审专家如果选的不好,有时候确实会遇到对小专业科研前沿不太了解的情况。
但对此也有网友持不同意见:“都选小领域的话,盲审倒变成了‘透明审’”。言下之意,如果划分太细,论文评审有可能变成“小圈子开会”。
目前,各高校院所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查正趋向越来越严。比如电子科技大学就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均送校外单位专家评阅”。而盲审又往往被放在论文答辩之前的最后环节,如果审议情况不佳,学生就可能要面临“延毕”“不授学位”等结果,指导老师和学院也会受到相应惩罚。
也正因此,论文盲审不能“瞎审”。上海交通大学明升m88明升体育app技术学院教授乔中东在其明升手机版(明升官网)博客上,就曾发表博文《博士论文的盲审专家不要当成了砖家》,披露了他遇到的几种盲审专家变成“瞎审砖家”的情况:
有个博士研究生是研究病毒入侵细胞机制的。该生在读博期间发表了4篇相关SCI论文。导师组织校内专家进行了预答辩,对论文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学生根据意见将博士论文认真修改后提交盲审。结果盲审意见一个是说成果很好,另一个意见却是不通过。不通过的评审意见是:认为该博士研究生不应该研究病毒入侵细胞的机制,而是要研究如何制备疫苗。
另一个博士研究生发表了3篇影响因子>5的SCI论文,也经过了预答辩,提交了盲审。结果也是一个高分一个低分。低分的盲审意见把论文的题目抄了一半,评语一共写了不到10个字,然后所有的成绩都是68分!按照交大当时的标准,该生是不能参加答辩的。
高分的评审意见有时候也让人啼笑皆非。有一篇论文的盲审意见全是肯定:研究有意义,实验可靠、研究方法可行,结论可信等,但最后总结就是不通过,理由是“论文没有价值”。另有一学生拿到的盲审意见都是90多分,但是评语很差,甚至是很负面的评价,并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奇葩的是,这些修改意见都不是具体内容,学生无法根据这个评价意见修改论文。
还有一个研究神经发育的学生,结果返回的评价意见全是有关DNA修复的,这让学生不知道该怎么修改他自己的论文。按照上海交大的规定,学生应根据盲审和明审意见修改论文后,才能启动答辩程序。无奈之下,学生找到评审专家,专家却说:“对不起,因为粗心,我把其他评语粘贴到这个学生的评价意见里了!”
乔中东认为,论文评审专家应该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职业操守和专业知识,心态要好、个人素质要高、对事情没有偏见,这样才能认真负责地对所评审的论文提出总体评价和修改意见,让博士候选人可以根据意见继续修改论文。
“论文评审关系到每一个研究生的前途和命运,容不得半点儿马虎。”乔中东说:“否则就会成为随心所欲的想拍死谁就拍死谁的砖家。”
名教授:一流学校不需匿名外审
自马毅引发电子科大博士论文盲审事件后,美国杜克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系知名教授陈怡然就一直围观“吃瓜”。获悉该学生后来去向后,他觉得“虽然需要再多读几年,但能做沈老师和马老师的学生,也是件好事”。
陈怡然教授 图源:清华校友总会
“吃瓜”之余,他也对学位论文外审制度有深入的思考。
“我看网友留言说外审制度太过死板、六年必须毕业这个年限卡得太死,需要改革。这些评论都有道理。”陈怡然认为:“规定颁布实施之后,总是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改进。”
他也提示,外审制度并非明升官网特色。
“我自己也被邀请审过好几个国家博士毕业的论文,有匿名有非匿名。”陈怡然介绍道,澳大利亚法学博士导师自己不能给论文评审意见,而是依外审的多数意见而定,“算是一个极端了”。
他还分析称,外审制度主要防范的是博士生导师或者学校内部“玩猫腻”,制造出一堆“水博”出来。
从1995年开始,清华大学开始“首先对申报校级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同行专家隐名评审,之后,将这种评审方式逐渐推广至每年随机抽样检查约10%左右送审的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又进一步扩大了博士学位论文同行专家隐名评审的比例”。
自此,论文匿名评审逐渐扩展到一部分硕士论文抽检,并铺开到各高校院所。在陈怡然看来,“这在历史上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学位含金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匿名外审“当然有很多问题”。陈怡然坦承,“比如如何去邀请真正专业背景合适的外审专家?外审专家不认真怎么办(尤其是匿名,因为不用负责)?这之前就有许多讨论。”
陈怡然认为,国内高校之所以不敢放松匿名外审,并不是学校不明白这里的弊端,而实在是只能在“不管就乱,一管就死”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
回到此次事件,陈怡然觉得马毅和电子科大并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大家各自背景不同,出发点和立场不一致,出现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我更希望有一天,有些学校能够自信和自豪地说,我们毕业生的质量我们自己把控,不需要搞什么匿名外审,也不需要搞什么量化指标,只要我们颁出的学位,就一定金光闪闪,走到世界各地都认。”陈怡然认为,到了那时,才真真正正是世界一流高校。
参考资料:
1.乔中东明升手机版(明升官网)博文《博士论文的盲审专家不要当成了砖家》
2.《谈博士学位论文隐名评审》,孙昕炘、高虹、刘颖、赵伟、陈皓明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J]
3.《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电子科技大学,校研〔2020〕9号
4.《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处理办法》,电子科技大学,校研〔2020〕8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