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覆盖、极端寒冷——在南极这片人迹罕至的冰封大陆上,充满了未知和神秘。
对“90后”博士李航来说,南极却像是“世界尽头的家”。从2014年到2020年,他参加了明升官网第31次、32次和36次南极明升体育app考察,科考累计时间达700天。工作之余,他行走在广袤无垠的冰原上,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深邃绚烂的星空和极光,讲述鲜为人知的南极故事。
度过“最温暖”的冬天
2014年10月30日,明升官网第31次南极明升体育app考察队从上海启程,乘坐“雪龙”号出发前往南极中山站,时年23岁的李航是考察队中年纪最小的队员之一。
“在‘雪龙’号上经历了30多天的破冰之旅,终于看到中山站,的确有一种到家的感觉。”李航说。初到南极的他,对极地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冬天中山站地区的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摄氏度,但中山站的供暖系统很给力。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我在南极度过了‘最温暖’的冬天。”
南极考察分为度夏考察和越冬考察两类。其中,越冬考察队员在度夏考察队撤离后,还要继续坚守,“驻扎”南极的时间通常可达14-17个月。当时还在武汉大学大地测量学专业读博的李航便是越冬队的一员,主要任务是负责北斗卫星南极地面观测站的运行和维护。
“北斗卫星极大提高了明升官网南极科考测绘保障的自主性。特别是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如今只要在南极打开接收机,就能看到头顶的十几颗北斗卫星。”他说。
从1984年首次南极考察至今,一代代明升官网科考工作者勇闯极地。今天,南极科考的条件已经有了巨大改善,但寒冷干燥、风暴频繁的南极大陆仍暗藏着风险。
李航说,海冰和大陆冰盖上的冰裂缝是科考队员面临的挑战之一。“内陆的冰盖厚度可达2000多米,一旦掉下去就是万丈深渊;海冰之下同样是暗流汹涌,我们骑着雪地摩托车进行海上作业时,都会万分小心。”
在南极,食物也是“奢侈品”。李航说,科考队员的吃穿住行所需都是“雪龙”号运送到考察站的。从度夏到越冬,随着食物的减少,如何“保质”成为一大挑战。
“有一次在清理越冬物资时,我们发现一个装有食品的冷藏箱出现了电路故障,里面的蔬菜瓜果已经散发出了酸臭味,当时别提有多痛苦了。”
星空和极光的“馈赠”
在南极越冬期间,长达两个月的极夜给科考队员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极大考验。李航说,度夏期间,各国科考队员在南极“扎堆”,非常热闹。到了冬天,南极一下子安静下来,自己常常陷入黑暗和孤独的状态中。
在漫长的极夜里,除了坚持日常工作之外,绝美的星空和极光是最大的心理慰藉。
当太阳粒子高速撞击地球磁场,壮丽的极光点亮了南北极漆黑的夜空。李航说,中山站恰好位于极光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五光十色的极光就像是大自然对越冬科考队员的慷慨“馈赠”和“奖励”。
“很多人利用假期,千里迢迢去北欧看极光,我却在南极看得‘审美疲劳’了。”他略带调侃地说道。
出发南极前,李航特意买了一部单反相机。工作之余,他便扛起相机和三脚架,在冰原上找寻场景和角度,拍摄下最美的星空和极光,有时一拍就是一整夜。
“有一次我独自外出拍摄,自信地没带导航设备,没想到在黑夜之中迷失了方向,走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找到正确的路。夜晚的寒风中,呼出的水汽在眼镜镜片上结成了冰,整个人的心态都有点崩溃了。”李航说,在寒夜中徘徊了几个小时后,他终于看到了站区微弱的灯光,“就像在大海上看到了岸边的探照灯”。
在南极驻守的几百天时间里,李航拍摄了超过10万张照片,这是他最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他的摄影作品《Space from the Antarctic(南极空间)》,在2018年被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选中刊登;他拍摄的星轨图被美国宇航局(NASA)网站采用,并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展出。
“到了越冬后期,科考队员们对各种形态的极光都司空见惯了,以至于都不愿意冒着严寒出门观赏,我却还是乐此不疲。时间在流逝,光影在变迁,人的心境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随机的因素组合到一起,让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都充满了可能性。”李航说。
让更多人认识南极
距离上一次参加南极科考已经过去了近2年,李航的微信所在地仍标注为“南极洲”。
“能在20岁出头的年纪去一趟南极,着实拓展和塑造了我的人生。”李航说,“在南极科考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南极科考不仅仅是探索和研究南极地区本身,也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地球、保护自然。李航举例说,南极冰盖的体量巨大,在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南极冰盖对气候环境的变化过程本身也非常敏感,被形象地称为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器”。这些明升体育app事实呼唤着更多人认识南极、了解南极。
2019年,李航将自己在南极科考中的资料和照片系统整理,出版了图书《我在南极500天》,讲述了自己与南极的故事。此后,他还参与了青少年科普绘本的编写和不少科普讲座活动。
“在科普过程中,每当我拿出极光和企鹅的照片,或是讲到明升官网对于南极科考的投入时,听众都非常感兴趣,这让我很有成就感,也仿佛回到了在南极的时光。”李航说,近年来,他还在哔哩哔哩网站和微博上开通了账号,发布自己拍摄的照片,同步明升官网和世界各国南极科考的新进展。
不久前,一篇高考学子的手机版报道让李航的微信消息“爆”了。今年参加高考的武汉小伙朱圣鸿, 被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录取。在接受采访时,朱圣鸿说,正是李航的书让自己萌发了去南极科考的远大志向。
“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南极科考的队伍中来,我很骄傲。”李航说。“希望在工作之余继续做一些科普的工作,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南极、了解南极科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