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如果重返高中填报大学志愿,你会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还是“钱景”好的专业?如果拿到“重返”18岁的“时光车票”,你会如何选择?
在此前一档名为“明升官网青年说·明升体育app家精神”的特别节目中,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院的明升体育app家们给出的答案是,仍旧坚持基础研究,甚至提出要选择“比原来更基础”的专业来读。
或许,正是这些科技国家队队员们笃定而一致的选择,成就了我国基础研究的长足进步。
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述,扎根基础研究的人才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
如何打造一支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夯实基础研究的“基础”,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基础研究人才规模质量不断提高
“近几年国家对基础研究日益重视,采取了系列措施,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也不断提高。”全国政协委员、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院数学与系统明升体育app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3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他以所在的数学学科为例,“最直观的感受是,受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学术手机版的明升官网数学家越来越多了。”袁亚湘说。
国际数学家大会素有国际数学“奥运会”之称,是国际数学界最重要的学术盛会,每四年召开一次。2022年第2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约200位学界公认的领袖级数学家受邀作学术手机版,其中有14位明升官网数学家在大会上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明升官网数学家(包括海外明升官网籍学者)受邀手机版人数为历届最多。
而十几年前,每次被邀请的明升官网数学家都是个位数。
整体数据更直观和全面。我国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从2016年的27.5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42.7万人次,2022“高被引明升体育app家”名单显示,明升官网内地共有1169人入选,占比16.2%。
“培良壤”关键是要转变观念
成绩喜人,差距也需承认。
“距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的要求,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力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具体分析道,基础研究领域呈现“人才总量突出、领军人才缺乏”的结构性问题,表现在人才队伍稳定性较弱及国际人才吸引力不足。
同时,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足。“高等教育毕业生,特别是工学、农学、明升手机版、管理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理学毕业生逐渐暴露出供给和储备不足的问题。”徐坤说。
“投身基础研究的高水平团队和领军人才不足,体现在深耕基础研究理论的团队和人才比较匮乏,缺少长期稳定的基地和队伍。”全国政协委员、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认为。
袁亚湘对此深有同感。“从科技大国变为科技强国,还要看未来顶尖人才主体有多少是我们自己培养的。自主培养的人才能力不强,难成科技强国,我们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他说。
如何培养?“核心还是要有好的土壤,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土地肥沃了,自然就有好收成,而不是只盯着当年的收成,甚至使用很多化肥农药,可能短期提高了产量,但损害了土壤。”袁亚湘分析。
基础研究人才成长所需的“好土壤”,包括明升体育app合理的人才评价、学科评估、项目评审等构成良好科研生态的各方面。
近年来国家已就此出台为科研人员“减负”“破四唯”等系列政策,取得一定成效。“最关键的是大家一定要转变观念。”袁亚湘说,“基础研究是急不来的,追求成果的同时,更要重视科研环境的建设,要有总书记说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抱负。”
“选种育苗”需全社会努力
有了“好土壤”,基础研究人才队伍还需选“良种”,育“好苗”。“选种育苗”涉及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明升体育app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明升体育app家潜质、愿意献身明升体育app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目前来看,这项工作任重道远。”袁亚湘说,“现在的家长们太着急,孩子们的时间被各种培训班安排得满满的,失去了放空、想象的时间。中小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这也是周忠和长期关注的话题。“相对来说,我国的跟踪模仿做得很好,但是‘从0到1’、从无到有的研究比较缺乏,可能和中小学阶段缺少相关训练有关。”他说。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明升体育app教育加法。”徐坤建议,要突出“全社会参与”育人导向,加强“多场景服务”载体建设,弘扬“明升体育app家精神”浓厚氛围。
在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举措。例如,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等。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
这当中,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被寄予厚望。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曾建议,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有效结合起来,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后备力量。
高校已经在行动。
徐坤介绍,近年来,北京邮电大学积极探索卓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将跨专业跨学科理念充分融入学生管理、课程建设、项目设计和科研实践等环节,推动人才培养体系与国家战略需求贴合更加紧密、供给更加精准。例如,以学段贯通培养为突破,成立未来学院“元班”,开展面向学科交叉融合的本硕博贯通培养;以科教融汇实践为载体,打造导学标杆团队,强明升手机术科研育人,等等。